文档介绍:五小水利工程报告自贡市大安区“五小水利”工程专题规划报告编写人员名单批准:陈核定:杨玉成审查:曾向荣校核:黄明芳编写:王东建平黄明芳熊军苏学燕毛梦舸刘湘斌郭碧慧罗锐曾雪梅曾朝信游自成陈谋康陈君贻许振伟张建伟宁远严洪何永胜二〇一二年四月目录 0内容提要项目背景; 按各章节顺序精简概述整个规划报告。 1概况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大安区位于自贡市东北部,是自贡城市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工业基地、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文化旅游区。全区三面环抱自贡城区,东南与富顺县接壤,东北与内江市东兴区毗邻,西北与威远县接连,西南与贡井、沿滩区相连,紧连自流井区。内昆铁路穿境而过,内宜高速绕区而达,半小时可至内江、宜宾,是自贡广引八方宾朋的“东大门”、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全区辖12个镇乡,新民、团结、大山铺、三多寨、何市、新店、牛佛、回龙、庙坝9个镇,凤凰、和平、永嘉3个乡,有4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48个村民委员会,全区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是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地形、地貌大安区位于自贡市东北部,自流井背斜在大安区的西部隆起,受背斜影响,全区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又因为威远河、釜溪河由西北向南流过,使西北部地表切割破碎,地形起伏较大,高差悬殊较大,地貌有缓丘、平坝、浅丘、中丘及高丘,一般海拔在270~300m左右,最高海拔,位于团结镇朝天寺,东南地势低,地面起伏小,相对高差30m左右,有少部分的缓丘平坝,多为浅丘地貌,最低海拔米,位于和平乡唐家坝。水文气象大安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区域多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无霜期320—330天,日照时数小时,日照率28%,相对湿度79%。区内条件优越,一年四季均适宜于农作物生长,是理想的粮食和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区。多年平均风速/s,多年平均降雨量。降雨时空分布差异较大,5~10月降雨约占年降雨量的84%,11~4月仅占16%,最大降雨量,最大小时降雨量,大量降雨都以洪水形式在夏、秋季集中流走。因此,常有冬干、春旱、夏洪、秋涝、伏旱等自然灾害出现。地质与水文地质全区分为高丘中、窄谷,中丘中谷,低丘中、宽谷,缓丘、平坝四种地貌类型。全区土壤分为4个土类,6个亚类,8个土属,24个土种。成土母质以侏罗系自流井组、沙溪庙组紫色砂页岩和近代河流洪积物等三种母质为主。形成的土壤含钾和矿物质营养丰富,土壤肥力高,宜种度广。主要土壤为灰棕紫色水稻土和灰棕紫泥土,其养分含量大至为: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土壤~9。全区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地表径流因各种因素影响,平均径流深400mm左右,人均水资源量635方,占全省人均水量的16%,加关于我县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调查报告张梦楼 8月初,县政协组成专题调查组,就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深入南寨、张家塬、柿沟3个镇和水利系统各单位,实地考察了全县6大重点水利工程和10个骨干水利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走访镇村干部、产业大户、政协委员和水利工作者百余人,召开座谈交流会6场次,广泛听取基层意见建议,深入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一五”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成果丰硕“十一五”期间,全县水利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坚持“民生为本、项目带动、科学兴水、人水和谐”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工程建设,全力提升发展水平,全县实现水利中省投资亿元,建成了150多个民生型、资源型、生态型水利工程,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先进县”,XX年荣获省“水利振兴杯”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等七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1、农村供水经验全省推广。相继投入5782万元,建成张家塬、水沟2处大型集中供水工程,55处山区单村供水工程,使全县75%的村实现水厂集中供水,解决了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在全省率先建成城乡饮水信息化、自动化视频监控系统,被称作“千阳模式”的“板块式建设、一体化推进”的农村集中供水工作经验全省推广。 2、水库除险加固快速推进。全县14座小型水库全部年久失修,带病运行,水利部门主动出击,抓鉴定、搞规划、做设计、争投资,相继完成了郝家坡、大沟、桐花庄、东河沟、夜叉木、皂桷树沟6座病库除险加固工程,平均每年实现1座病险水库加固脱险,成为千阳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3、灌溉渠系配套大幅跃升。积极争取千丰渠枢纽改造、跃进渠灌区、大沟灌区改造和末级渠系改造项目,累计投资2357万元,改造渠道150公里,新修渠道130公里,修建渠系配套建筑736座,全县五大重点灌区改造相继完成,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万亩,使往日旱田重现生机,农业生产效益大幅提升。 4、河道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投资5600万元,实施了城区千河护岸、千河堤防和冯坊河堤坝治理工程,建成城防工程8公里,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