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农房改造建设,讲话“小手拉大手,共建美好家园”家长会发言稿各位家长: 近年来,全省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治理,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目前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要求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宜居乡村建设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底线,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遵循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特色、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原则,结合辽宁实际,大力开展宜居乡村建设,经过一段时期的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工作目标继续治理农村垃圾、污水、畜禽粪便等污染,改造房、水、路等设施,提升绿化、亮化、生态化等水平。从XX年开始,实施“百千万宜居乡村创建工程”,到XX年,全省创建100个“宜居示范乡”、1000个“宜居示范村”、10000个“宜居达标村”,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宜居乡村建设。到2020年,建成一批“环境整洁、设施完善、生态优良、传承历史、富庶文明”的宜居乡村。三、主要任务治理乡村环境 1开展垃圾治理。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运行体系,完善垃圾收集转运和集中处理设施布局,逐步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垃圾日产日清不积存。 2开展污水治理。因地制宜开展污水治理,原则上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乡镇政府所在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收集管网并有效运行。村庄主要建设种植净水植物的氧化塘,配套分户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开展河道综合治理,改善农村河道水环境。 3开展畜禽粪便治理。规模化养殖场都要建设畜禽粪便污水综合治理与利用设施。加强分散家庭养殖户畜禽粪便贮存设施建设,推进畜禽粪便还田利用。 4开展秸秆治理。引导农民开展秸秆还田、青贮,鼓励秸秆能源化利用。村内柴草堆垛进院,规整垛放,不占道路。改造乡村设施 1实施农房改造。有条件的乡镇开展棚户区改造,建设宜居小区。开展农村危房改造,消灭D级危房。开展农房抗震和节能改造。 2实施道路改造。乡镇政府所在地要完善道路网,道路全部实现硬化,排水、路灯等附属设施基本完备。实施村庄道路硬化,主要街路全部硬化并有边沟。 3实施饮水改造。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善供水设施,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4实施厕所改造。开展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逐步推行厕所水冲化, 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厕所进户。提升乡村发展水平 1抓好村庄亮化。村庄主要道路、街口和广场实现亮化。 2抓好乡村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乡镇建设优美绿化景观带、公园或水系。村庄路边屋旁有树木。 3抓好乡村美化。乡镇建设景观街路和景观节点,开展建筑立面改造。村庄要进行农房、院落等风貌整治,鼓励农房平改坡。 4抓好生态优化。保护山水植被等自然景观,提升村落和田园景观,创造碧水蓝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生态环境。 5抓好服务优化。强化、完善农村社区公用设施和乡村商业、教育、医疗等服务功能,加强银行网点、综合超市、餐饮住宿等社会服务设施建设。 6抓好管理优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强化村民自治管理,制定“村规民约”。 7抓好特色打造。利用地域优势资源,挖掘历史文化传统,打造具有历史文化、风景旅游、休闲度假、农业观光、温泉疗养、沟域经济等特点的特色乡村。各学校: 为认真贯彻落实《彰武县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县教育局决定在全县中小学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美好家园”教育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1、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以召开主题班会、团会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和行为习惯,从自我做起,共建美好家园,为彰武县的环境整治和建设宜居乡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2、教育学生把在学校养成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带回家,感染整个家庭,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的效应,推动美好家园,宜居乡村建设。 3、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教育作用,发挥学校教育的辐射功能,通过学校教育去影响社会,推动宜居乡村建设热潮,改变农民人居环境。通过家长会议展开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家长对建设宜居乡村的认识,从现在做起,从家庭做起,树立良好环境卫生意识,自觉摒弃不文明、不卫生陋习,养成文明建康的生活方式,加快美好家园建设。 4、开展致广大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活动。各学校要尽快把《投身环境整治,共建美好家园》的一封信通过学生,下发到学生的每一个家庭。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学生家长阅读并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5、教育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各学校要把学生以村屯为单位编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清理村屯垃圾,宣传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