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气象与农业新.pptx

格式:pptx   大小:265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气象与农业新.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19/2/18 文件大小:2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气象与农业新.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作物与气象气象常用研究方法2009年前期气象条件分析后期天气预测(一)气象与农业农业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它的生产过程完全是或基本上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作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要受到气象、土壤、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其中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环境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光、温、水、气等能量和物质资源,因此粮食产量的高低及品质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气候条件综合影响的,可见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重要性。所以,任何地方的农业生产都应考虑气象因素,注意利用有利的条件,避免和克服不利气象因子的影响,做到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才能夺取高产稳产。作物与气象1农业气象灾害: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导致农业显著减产的不利天气或气候条件的总称,如干旱、暴雨、冷害、雹灾等。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特点。自然条件决定农业生产必须依赖于农业生态环境,受气候影响大,因此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也较大。各种自然灾害中以气象灾害危害居首位。影响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包括干旱、低温冷害、霜冻。①干旱:干旱是东北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指由于长时间降水偏少,出现空气干燥,土壤缺水,使农作物体内水分发生亏缺,影响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业减产,人畜缺水困难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干旱可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二)、基本知识②低温冷害:低温冷害就是作物生长期内因温度偏低,热量不足延迟作物的生长发育速度或是作物发育关键期遇一定强度的低温,对作物发育产生障碍而造成作物受害减产,东北主要是夏季低温冷害。低温冷害包括三种: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当出现冷害时,籽粒不能完好成熟,稻米品质下降,受灾减产幅度在30-40%左右,严重时可达50%以上,甚至绝产。③霜冻:它是指春、秋两季作物表面以及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下降,农作物生长在临界温度或以下时引起的死亡或枯萎的现象,发生霜冻时,土壤或者植物体表面气温下降到0度或以下,作物遭受伤害或者死亡。发生在秋季的称为初霜冻或者秋霜冻,在东北农区主要发生在9-10月份。发生在春季的为终霜冻或者春霜冻,在东北农区主要发生在4-6月份。霜冻出现以后,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受到影响,可导致籽粒含水率偏大,造成粮食减产,品质下降。较早的强霜冻使粮食减产5%~10%。我国各地初、终霜冻出现的时间受纬度、海拔、地形等影响而不同。在一年一熟地区,初霜冻造成的危害比较严重,终霜冻造成的危害相对较轻。2气候:气候是长期天气的平均状态。一般地说, 气候变化就是相对于平均值的偏差,严格地说,如果气候平均状态或气候变率(离差)或两者出现了统计意义上显著的变化就称做气候变化。气候突变就是气候从一种状态急剧向另一种状态变化,它表现为气候在时空上从一个统计特征到另一个统计特征的急剧变化。3温度的三基点:作物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温度范围,每一种温度范围,有一个下限温度、上限温度和最适宜的温度,这就是温度的三基点。下限温度是指作物发育过程将要停止,但生长仍可维持,若继续降低则引起作物死亡的温度。最适温度是指维持作物最快生长或发育速度的温度。上限温度是指作物发育过程将要停止,但生长仍可维持时的温度,当温度高于生长上限温度时,还可以生活,但若温度再增高,作物便将死亡,这个温度就是维持生命的上限温度。例如,玉米,生育期间最低温度为10℃;生长最适温度为20-24℃,最高温度为40-44℃。不同的发育期相应的指标也不相同,以最适温度为例,玉米生长期最适温度为20-24℃,拔节到开花以24-26℃为宜,灌浆期的适宜温度为22-24℃。是分析温度条件是否适宜的依据。4积温: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气温和发育速度成正相关,并且要积累到一定的温度总和,才能完成其发育期,这个温度的累积数称为积温。活动积温: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叫做活动温度,作物某个生育期或全部生育期内活动温度的总和,称为这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的活动积温。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叫做有效温度,这个温度对作物的生育才是有效的,作物某个生育期或全部生育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这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的有效积温。积温是选择品种和分析热量条件的依据和指标。5作物水分临界期(关键期):农作物在其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对水分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也就是说,由于水分的缺乏或过多,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即为某作物的水分临界期。临界期不一定是植物需水量最多的时期。例如,玉米的水分临界期是大喇叭口期到乳熟期。对于分析干旱有重要作用。6土壤墒情:墒指土壤的湿度,墒情指土壤湿度的情况。土壤湿度是土壤的干湿程度,即土壤的实际含水量,可用土壤含水量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即土壤重量含水率=水分重/烘干土重×100%。土壤相对湿度即是土壤重量含水率与田间持水量之比。土壤相对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