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重温叶圣陶关于读的论述.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重温叶圣陶关于读的论述.doc

上传人:tanfengdao 2019/2/18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重温叶圣陶关于读的论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重温叶圣陶关于读的论述作为中国教育泰斗的叶圣陶,非常重视读的作用,他强调在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诸多工作中,应该特殊留意的“就是好好读书。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读得好,就可以受到很好的语言教育,因为课本里的语言是近乎规范的”。今天重读叶老四十多年前的教诲,感受颇深。一、阅读的目的在于“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学生阅读的“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也就是要求教师努力“培养学生阅读之能力”,“培养其自动性,终臻不待老师指导而能领会之境”,以达到学生离校后“可以阅读书籍报刊悉明其旨矣”。很显然,叶老是在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最大任务在于教学生会读书,重在“授之渔”而不在“授人鱼”;是要教会学生从书中发现什么,而不在于教学生发现了什么;要教给学生开门的钥匙,而不在于替学生开门。他进一步强调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具体表现“主要在真正理解所读的东西,从而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从而提高觉悟,丰富见识,使咱们得以在革命和生产中很好地贡献力量”。这里叶老非常明确地将学生的阅读能力分了三个层面:一是能理解所读的内容,二是能丰富阅读者的见识,三是能直接运用于生活、工作和学****解决实际问题。三个层面的能力,缺一不可。实际上,我们平常的教学更多地只停留于第一个层面,而忽视了后面更高级的两个层面,从而导致了语文教学的事倍功半,这应该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必须明确:只求学生的理解而不求课外延伸的阅读,其理解也是片面的、肤浅的,也不可能达到叶老所强调的“真正的理解的地步”。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标志又是什么呢?在叶老看来就只有两点。一是能够“阅读课本”,“通过阅读课本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这一点,我们留意得较多,做得也比较多,只是未能真正地让全体学生都能“真正的理解”。二是“能够独立阅读跟他们的程度相适应的书籍报刊”。而且能够“悉明其旨”。在这一点上,我们非常惭愧,几乎未能有所作为。当然,像魏书生那样的名师自然例外。即使有少部分教师在这方面有所努力,那也不够系统,也不够深入和持久,多为蜻蜒点水,浮光掠影。因为,我们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如何备考上去了,无力也不屑于让学生去读书,乃至于许多家长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封存了家中的电视和书柜。这无疑是当今语文教育的一大悲哀。二、高度重视诵读,“把若干篇文章读得烂熟”叶老重视诵读教学,首先表现在他对古人传统诵读教学法的充分肯定上。“从前教人作文,别的不讲,只教把若干篇文章读得烂熟”。“这读得烂熟的办法并不能算坏。读熟就是要把一些成例化为****惯”。这种对传统经验的正视,是叶老语文教育思想的一个核心,这也是我们今天应该认真反思的。今天的语文教育,可能过多地注重了各种教学法的花样翻新,而对传统语文教育经验,则显得总结和继承不够,我们只顾了对传统教法的批评和指责,忘记了借鉴吸收。叶老特殊强调诵读对写作的巨大促进作用。反复讲:“从前的人学作文章都注重诵读,往往说,只要把几篇文章读得烂熟,自然而然就能够下笔成文了。”“所以前人从诵读学作文章的方法是不错的。诸位若要作文言,也应该从熟读文言入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历史上诸多文学大家在这方面给我们做了很好的例证。只有“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强调“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多诵文篇,固有裨于作文”。假如“阅读的基本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