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动物防疫培训材料一、认识疫苗、熟悉疫苗 1、疫苗的概念:通过人工的方法把病源微生物毒力减弱或灭活,使之失去对动物致病性而又具有良好的免疫源性,接种动物后,动物机体可产生相应的免疫力以抵抗相应病源微生物的感染和发病,这种制品都称为疫苗。 2、影响疫苗接种效果的因素:a、疫苗本身的效价。b、免疫时机。c、免疫方法。d、免疫剂量。e、免疫程序。f、动物健康状况。 3、疫苗的种类和特性: a、活疫苗:故名思意,它是还有生命活性的一种疫苗,只是其毒力经人工方法已经不会引起动物发病,但确能产生相应免疫力的疫苗。这类疫苗的免疫期长、需低温保存,如猪瘟疫苗、鸡新城疫苗等。 b、灭活疫苗:把病源微生物经理化方法灭活但接种动物后仍能产生相应免疫力的疫苗,这类疫苗通常采用白油为佐剂,因而又称油佐剂疫苗,如口蹄疫疫苗、猪蓝耳病疫苗、禽流感疫苗等。 c、合成多肽疫苗:通过化学合成法人工合成病源微生物的保护性多肽,再加入佐剂制成的疫苗,如猪O型口蹄疫多肽疫苗。 d、基因工程苗: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源微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以降低其致病性,提高其免疫活性,或将病源微生物基因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对预防疫病有用的基因克隆到无毒的原核或真核表达载体上制成的疫苗,如新城疫-禽流感重组二联活疫苗等。 4、介绍各种疫苗: 要打好预防针,首先要深入细致的了解和认识各种疫苗的特性,包括生产批号、生产日期、用法用量、产生免疫力的时间及免疫时限、不良反应、保存方法等,下面一一介绍: 猪O型口蹄疫疫苗;每瓶100毫升,25公斤以下的猪每头1毫升,25公斤以上的每头2毫升,14天产生免疫力,持续6个月。牛羊O型口蹄疫苗:每瓶100毫升,牛每头2毫升、羊每头1毫升,14天产生免疫力,持续时间半年。猪蓝耳病疫苗:每瓶50毫升,猪每头2毫升,公、母猪每头4毫升。猪瘟疫苗:每瓶20头份,注射后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持续半年。禽流感疫苗:每瓶250毫升,,,14天产生免疫力,持续时间六个月。鸡新城疫Ⅳ系疫苗:每瓶1000羽,用于口服2个月以下的鸡。狂犬疫苗:每瓶10只份,用于肌注两个月以上的狗。二、疫苗的保管: 一般灭活疫苗多为液体,如猪、牛、羊口蹄疫疫苗、牛出败疫苗、炭疽疫苗、猪蓝耳病疫苗、禽流感疫苗、羊传胸疫苗等,应在2——8°C的环境下保存;一般活疫苗多为固体,如猪瘟、猪丹毒、鸡瘟疫苗、仔猪付伤寒疫苗、狂犬疫苗、山羊痘等,应在-15°C的环境下保存。三、疫苗的稀释: 1、灭活疫苗不需稀释,但要进行预温:从冰箱中取出后,要置于25°C的环境下放置两个小时左右,用时轻轻摇匀。 2、冻干疫苗的稀释要按说明书规定的稀释方法、稀释倍数和稀释剂来进行稀释,不带稀释液的疫苗应选用蒸馏水、生理盐水或无离子水稀释。对用于滴鼻或点眼疫苗的稀释,要先计算好多少滴为1毫升,每只鸡需要多少滴,再按疫苗规定的份量计算加入稀释液。各种疫苗应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稀释后的活疫苗要在2个小时内用完、灭活疫苗开瓶后要当天用完才能保证疫苗的效价,达到预期的防疫效果。四、注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在防疫注射过程中要有保障人畜安全的意识,主要注意乘车安全、防畜伤人、酒后操作发生不安全因素等。 2、确认应免畜禽、减少反应死亡:进村入户后,要先了解近段时间有无疫情、待接受注射的牲畜是否有孕、是否为才购进的畜禽、已出生畜禽的日龄是否适宜注射,再进一步对要注射的畜禽进行观察,确认健康正常后方可进行防疫注射。 3、严格消毒:包括器械的煮沸消毒、疫苗瓶盖的消毒、畜禽注射部位的消毒及指导畜主对圈舍的消毒等。 4、防疫注射前,先检查疫苗,并认真阅读疫苗的使用说明书,严格按各种疫苗使用说明书上的说明,掌握好注射剂量。 5、一具注射器只能装入一种疫苗,不能混装,避免发生反应死亡事故。 6、注射时不能打飞针,避免误伤畜禽,还要尽可能多停一下针,避免疫苗随针口溢出,以保证疫苗注射后应达到的免疫效果。五、注射疫苗后发生反应死亡的处理在注射过程中,每注射完一户,要将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畜主,并告诉畜主,留心观察注射了疫苗的畜禽,出现异常情况要立即通知。一般反应: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体温稍微升高,这种情况一般不需特殊治疗,经一至三天可恢复正常。严重反应:表现为呼吸加快,可视黏膜充血、水肿,肌肉震颤,口角出现白沫、倒地抽搐等,常因抢救不急而发生死亡。这种情况可迅速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5毫克,视病情缓解程度,20分钟后可再重复注射一次。发生反应超过6小时,经注射肾上腺素抢救仍无好转,出现高烧、咳嗽、气喘等全身症状的,进行对症治疗。因治疗无效死亡或严重反应当场死亡的,立即报告联系本村防疫工作的畜牧站技术人员,由畜牧站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勘测,将具体情况上报县农牧局动物疫病疾控中心。六、免疫档案的填写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