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肇庆裹蒸粽饮食文化学年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49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肇庆裹蒸粽饮食文化学年论文.doc

上传人:435638 2019/2/18 文件大小:49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肇庆裹蒸粽饮食文化学年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年论文肇庆裹蒸粽文化二级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地理科学(师范)年级:2010级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2年12月26日目录肇庆裹蒸粽饮食文化……………………………………………………………3肇庆裹蒸粽的产生及其特点……………………………………..………3肇庆裹蒸粽对当地文化的影响……………………………………….…4肇庆裹蒸粽文化产业现状与所面临的问题…………………………….…4裹蒸粽现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6总结……………………………………………………………………………6参考文献…………………………………………………………………………7肇庆裹蒸粽饮食文化专业名称:地理科学作者姓名:xxx指导教师:xxx学号:2010944115【摘要】肇庆裹蒸粽是肇庆的著名特产,它是肇庆地区文化浓缩的结晶物。裹蒸粽文化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它渗透到肇庆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是通过了解肇庆裹蒸粽的产生及对当地的文化影响,从而引出肇庆裹蒸粽饮食文化产业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关键词】肇庆裹蒸粽 著名特产 饮食文化 影响【前言】粽文化是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国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粽子,而肇庆的裹蒸粽是众多粽子中最具特色的粽子。具有“万粽之王”之称。裹蒸是肇庆特产,人称“茶点王”,也叫裹蒸粽,但与人们熟悉的“端午粽”却有明显的区别。一般的粽子多用芒叶裹包,呈扭身四角形或长条形,而肇庆裹蒸则用本地特有的冬叶包裹、水草包扎,呈枕头状或埃及金字塔形。馅料也有的不同,由糯米、绿豆等素料制成,内藏的肥肉更肥美适中,调和味道,深受大众喜爱,它更体现了肇庆裹蒸的传统风味和裹蒸文化。肇庆裹蒸粽的产生及其特点产生:据说肇庆人制裹蒸始于秦代,秦始皇当政时,苛捐特重,劳役繁多,农民悲苦难言。当时农民为方便田间劳作,便用竹叶或芒叶裹以大米,煮熟后随身携带以作干粮,这就是最早的裹蒸了。至汉代,肇庆的城乡居民已有在春节、端午节包裹蒸和粽子的****俗,一直沿袭至今。如今,肇庆裹蒸已经成为讲白话地方家喻户晓的传统产品,作为春节探亲拜年的必备礼品,寓意着丰衣足食和来年好运。由此可见,裹蒸与粽子不同,它并不是用来记念屈原的,而是人们希望生活蒸蒸日上的吉祥食物特点:肇庆裹蒸粽的外形和制法都是与其他的粽子与众不同的。裹蒸粽用的是肇庆特产席草(水草),比别处产的水草要韧一些,裹蒸粽的叶不是竹叶或芒叶,而是正宗的粽叶,肇庆人称之为冬叶。长在南方阴森潮湿的地方。冬叶性寒,有清热解毒、治虚火的作用,含丰富的叶绿素,是叶科类阴生植物,当地人将其品种分为正冬与野冬,也有人将正冬叶分为“公”,而野冬叶称为“母”,正冬是底面都是青绿色的,含绿叶素较多,而野冬则是面青底白,含叶绿素少,经蒸煮后,正冬保持原色油绿,非常清香;而野冬则变成黄色较粗糙,所以正宗的肇庆裹蒸粽可归纳有三大特点,第一,一般粽子用竹叶或大芒叶(水竹叶)包制,多数呈四面三角形,而肇庆裹蒸则用肇庆至悟州西江两岸产的正冬叶包制成四角高顶小山包形;第二,传统的肇庆裹蒸主要原料:糯米、绿豆和肥猪肉,其比例为10:6:4,一般的重量在一斤以上;第三,将裹好的粽置大缸(甑)加满清泉水,用猛火蒸煮8小时以上(燃料是木柴头或煤),边烧边加大量的开水,直至糯米、绿豆、肥猪肉溶化为止,煮粽也需要有一定技巧,不能将叶煮死,糯米面带有叶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