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4.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4.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9/2/18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4.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2、学****两相对照的文章结构。3、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⑴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⑵记叙的感情色彩。2、难点:⑴两相对照的结构特点及其过渡。⑵对三味书屋内容和写法的理解。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2、导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同学们,当你们度过了金色的童年以后,现在回想起来,一定会感到童年生活充满了无穷的乐趣。不过,你们可曾想过,在封建社会,小朋友们是怎样度过自己的童年的呢,他们的学****生活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充满着生机和活力,里面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感情,阅读时要细心品味;文章写景状物、叙事写人真切具体,要注意揣摩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二、正课1、质疑: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讨论并归纳: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带有比照意味。2、质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讨论并归纳:⑴百草园:从开头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1~9自然段)⑵三味书屋:从“出门向东”到完。(10~24自然段)⑶过渡段:第9自然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3、(读课文第1自然段)质疑:⑴这段话交代了什么内容?⑵第1自然段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讨论并归纳:⑴交代了回忆百草园的缘由。⑵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4、质疑:作者是怎样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讨论并归纳:⑴从句式上看,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已趣味无穷,可见园里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这是“以一概全”的写法。⑵从描写的范围来看:先写整体。后写局部。⑶从描写的对象来看:既有植物,又有动物。⑷从观察的角度来看:①有好看的(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②有好听的(听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③有好玩的(触觉):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有可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的何首乌的臃肿的根。④有好吃的(味觉):有桑葚,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