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
文档名称:

新闻采编实务讲义.doc

格式:doc   大小:239KB   页数:6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闻采编实务讲义.doc

上传人:小枷 2019/2/19 文件大小:2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闻采编实务讲义.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新闻报道一、新闻的定义1、中国新闻界的前辈陆定一在1943年发表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事实+报道 ①“新近发生的事实”表明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②新闻要新:新闻发生时间和报道时间之间的时间差越小越好。新闻报道中所涉及的事实意思要新,应该是社会共同关注的事情。③新闻报道中的“报”字是“告知、报告”的意思,体现了人的传播活动,其中隐含了传播者对事实的选择和判断。道:导、向导、引导的意思。2、复旦大学宁树藩教授的信息说,新闻是一种信息,是传达事物最新变动状态的信息。二、新闻本源与叙事寓意1、新闻本源:新闻本源就是产生新闻的根源。新闻的本源是事实。2、新闻根据:新闻发布的依据和契机。①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②新闻报道必须内容新鲜。③新闻要素要齐备: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因、如何。④要适当地交待新闻来源。3、“新闻报道要用事实说话”含义①“让事实说话”,就是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添油加醋,不能歪曲加工,更不能“合理想像”。②“让事实说话”意味着在新闻报道中要着重描述事实,不要轻易做出结论。③“让事实说话”意味着对有争论的问题、事物,记者要全面了解,如实反映矛盾双方的意见和情况,不能顾此失彼。④“让事实说话”,就要注意掌握事件的全过程,掌握各种关键的情节和有特点的细节,并把这一切适当地组织到报道中去,使报道具体、充实、形象、可信。⑤说话:是指有目的地传递信息,通过报道表达某种意见、观点,即我们常说的舆论导向。是不是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在说话?是,纯客观的报道是不存在的。传播的目的是说话,选择就是在说话,新闻与说话无法分家。用事实说话的方法:。。。。1995年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作品《美发生一起故意使用放射性物质使人中毒事件》。三、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1、客观地叙述事实。2、要真实。记者所报道的事实,包括人名、地名、时间、地点、细节、数字、引语等都必须真实、准确无误。记者对事实的说明、解释应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不能有任何的曲解或掩饰。3、要公正。4、要全面。5、要有正确的立场。6、要迅速及时。7、要针对读者的共同兴趣进行报道,讲究报道的艺术和技巧。四、新闻报道的新意识1、竞争意识①媒介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已经进入市场竞争,由受众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购,作为媒介的中坚力量的记者、编辑必须有竞争意识。②世界传媒巨头欲抢滩中国进入中国媒介市场参与竞争。─时代华纳公司位于香港的华娱电视台CETV于2002年在广东省有线电视网中播出。。③要有受众意识;要迅速,真实;要抓受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强化信息观念。2、受众意识①受众的需求就是媒体生存的基础,新闻的采集、编辑、发布顾及并尊重受众。②新闻媒介既反映舆论也引导舆论。3、开放意识①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和不可抗拒的客观事实,并广泛影响到各国经济以外的各个领域。②新闻报道的被动影响媒体在国内外受众中的形象。4、监督意识①监察环境、对官员及各种不良现象实行监督是新闻媒介推进社会进步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功能。②2004年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正式颁行。“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听取意见,推动和改进工作”。第二章新闻报道体裁一、新闻报道体裁的演变1、消息的演变①19世纪初诞生的近代中文报刊上新闻少,且以文章的形式出现。②随后出现的商业报刊《申报》、《新闻报》新闻受到重视,新闻要素齐全,已具消息的雏形。③1881年天津到上海的有线电报线路敷设竣工。随后新闻专电出现,其中不再有空话和议论,消息渐趋成熟。④“五四”运动以后,西方新闻的写作方法被介绍到中国,20世纪20年代上海的《商报》、《新闻报》、北京的《晨报》开始运用新闻导语,到30年代新闻导语已被各报普遍运用,开始出现一些综合性消息。另有一种说法:1925年“五卅”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热血日报》上出现了综合消息。一事一报的消息,适合快速传递新闻信息,适合报道突发事件,一般被称为动态消息。2、通讯的演变①中国未有电信事业前,记者或通讯员采用书信的形式向报社传递外埠新闻、外国新闻,即通信。②电报出现后,记者或通讯员一般先通过电报迅速报告新闻,然后用书信的形式对新闻作详细报道,从而渐成为独立的新闻体裁。20世纪20年代通信正式成为通讯。③中国早期的报纸上,以纪实性通讯与旅游考察通讯居多,到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的报刊上出现大量的人物通讯。50年代随着经济建设的展开,工作通讯繁荣发展起来。采访札记、记者见闻、人物专访是形式自由、活泼的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