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回望百年辛亥.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回望百年辛亥.doc

上传人:坐水行舟 2019/2/19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回望百年辛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回望辛亥百年……再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的辛亥革命也可指自19世纪末以来以孙中山为领导的旨在推翻满清在中国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场革命无论是对于当时的中国还是今天的中国都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一场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制度的伟大革命,更是一场中国国民思想解放的伟大革命。辛亥革命给予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这场革命不仅仅是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大清王朝,更重要的是它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中国社会乃至人类社会历史的前进与发展。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演讲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当年亲身参与辛亥革命的中共元老林伯渠同志曾经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林伯渠:《荏苒三十年》延安《解放日报》1941年10月10日)当时的中国在君主专制政体的统治下已经经历了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以这种君主专制制度为核心,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整套渗透各处的统治网络,成为中国社会内部整个旧秩序赖以生存的重要支柱。笼罩着它的那种浓重的神秘色彩,还有经过儒家精心论证和灌输而确定下来的旧道德规范,在长时期内严重地禁锢着亿万国人的头脑,使人们的思想难以获得解放。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前进道路上的巨大障碍。而辛亥革命却把历来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推倒,把它彻底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破天荒地第一次明确宣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普通老百姓从历来的“子民”、“臣民”、“蚁民”一下子变成国家的主人,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变化。它在当时整个社会生活和人们头脑中所引起的巨大震动是可想而知的。通过辛亥革命,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和共和的思想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使饱受2000多年专制制度压迫的中国人民终于有机会第一次感受并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伴随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民主、共和的思想被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民主、共和的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在以后的中国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会在全国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这不能不归功于辛亥革命的胜利对广大中国人民在民主、共和思想认识方面的提高、以及广大中国人民在经历了长期专制压迫后对民主共和制度的渴望。二、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有了显著的增长。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要致力于“破坏”,即把精力主要用于武装的反清革命,但也多次讨论到革命成功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革命爆发后,孙中山即从海外致电回国,称“此后社会当以工商实业为起点,为新中国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