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5
文档名称:

海子山隧道施工组织设.doc

格式:doc   大小:675KB   页数:7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海子山隧道施工组织设.doc

上传人:小点 2019/2/19 文件大小:67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海子山隧道施工组织设.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计划工期为24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中的优良等级,单位工程一次质量检验合格率100%,优良率达90%以上,确保投诉处理率100%。 ;杜绝职工因工死亡事故,无职工一次负伤5人以上或一次重伤3人以上事故;‰以下,轻伤率控制在5‰以内。 ,确保社会、居民投诉及抱怨事件的处理率100%。 :甘孜州石渠县城西南侧环城路与省道交叉处至德格县马尼干戈镇项目海子山隧道正洞掘进开挖、支护、衬砌、路面、洞内装饰、洞口工程、附属工程以及临时工程。 、投标书、施工图纸,现行施工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包括技规、安规、行规、维规)、试验规程、检验评定标准、验收规范、企业贯标程序文件、管理办法,项目进场调查报告等。“严肃性、标准性、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均衡性、节奏性、协调性、经济性”的九性原则。 “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为总体目标,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做到开工必优,精益求精,铸造精品工程。,起点桩号:K1+407,沿石渠过境通道接原S217,沿东北向布设于扎西卡草原,经蒙宜乡至雅砻江后,顺雅砻江西岸前行,经新荣乡、宜牛乡,在虾雄与雅砻江分离,沿虾曲逆流而上,翻越休迪拉山(海拔4230米)后,至虾扎乡,经十一道班旧址、起坞乡、十道班旧址,翻越拉拉山(海拔4500米),沿前柯河继续南下,经九、八道班旧址,至国营石渠牧场,路线进入德格县县境,在三岔河跨巴曲,经竹庆乡后,翻越海子山(海拔4570米),经窝公乡至本项目终点:德格县马尼干戈镇,接上国道317线,终点桩号K219+591,。本项目设有2530m/1座隧道。设计为单洞双向,设计速度V=60km/h,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0m,净高5m。其中SM4标段隧道长度1405米,;SM5标段隧道长度1125米,。本合同段为SM4标段隧道,起于海子山隧道起点(K189+795)止于海子山隧道中部(K191+200)。,河流深切、高差悬殊,为高山峡谷地貌,隧址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丘状高原地区。(石渠端)位于海子山山体斜坡坡脚,进口斜坡自然坡度24°,地表有5~8m厚的第四系冰水堆积物,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上统曲嘎寺组下段变质砂岩。由于覆盖层较厚,地面没有基岩出露,进口段处于浅埋段,据钻探揭露,岩体表面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进口段发育一不稳定斜坡,隧道进口位于不稳定斜坡右侧边缘处,不稳定斜坡平均厚约6m。坡向342°,为顺向坡。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隧道开挖时的出水形式以淋水、滴水为主。K189+900至K191+200段地表为第四系冰水堆积物,据地面调查和钻探揭露情况,该层厚0~11m,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上统曲嘎寺组下段变质砂岩,地层产状为222°∠33°。该层一般多发育2组节理,J1组:173°∠80°;J2组:91°∠78°。节理面多平直,密闭~微张型,开度1~3mm,有少量杂质充填,~,层理明显,质较硬,抗风化能力强。变质砂岩、板岩分层界线,也为含、隔水层界线,受地下水的影响,该层板岩岩质相对较软;围岩级别为Ⅲ级,节理发育、岩体破碎,稳定性差。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隧道出水形式以淋水、滴水为主。围岩类别以Ⅲ级为主,洞口位置有少量Ⅴ类,具体划分情况见下表。围岩级别划分表围岩级别岩性岩性变化起止桩号Ⅴ构造影响很严重,多数为破碎带、全强度风化带、破碎带交汇部位。构造及风化节理密集,节理面及其组合杂乱,形成大量碎块体。块体间多数为泥质充填,甚至呈石夹土状或土夹石状。K198+795至K198+900Ⅲ弱风化粉砂质泥岩,属软质岩,岩体比较完整,呈块(碎)石状镶嵌结构,裂隙发育,部分微张。围岩开挖后极易风化、潮解,遇水泥化造成更大的围岩压力,表面张裂可能引起局部坍塌,受构造裂隙及层面交叉切割可能形成不稳定的危石。地下水活动微弱,但局部有渗水现象。围岩稳定性较好。K198+900至K191+,河流深切、高差悬殊,为高山峡谷地貌。区内海子山最高点海拔高度4570m。区内相对高差一般在800m以内,以浅丘宽谷为主,仅海子山段地形起伏较大。隧址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