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大冶铁矿地质报告.docx

格式:docx   大小:28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冶铁矿地质报告.docx

上传人:kang19821012 2019/2/19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冶铁矿地质报告.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冶铁矿地质报告矿床综述报告——湖北大冶矽卡岩型铁矿区一,自然地理位置大冶矿区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市铁山区,矿区面积平方公里。西距武汉市104km,东距大冶市15km,是我国大型黑色冶金地下开采矿山之一。区内有武大铁路,支线有黄灵和黄铜铁路;公路通达各县、乡;水路紧临长江,又有较大的湖泊梁子湖、何安湖、大冶湖、海口湖等,可行驶小型船只,交通运输甚为便利。二,区域地质概况大冶铁矿区位于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弧西侧与新华夏构造体系(以梁子湖北北东向断裂带和大磨山一鄂城隆起带为主体)的复合地带。大致与传统构造区划的下扬子褶皱带西部大冶复式向斜构造部位相当。矿床产出的具体部位在铁山侵入体南缘中段接触带上。矿区范围内出露的主要地层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群灰岩、白云岩建造,均已变质成大理岩。 ;;;;;6.Ⅰ级断裂;Ⅰ级断裂;8.Ⅱ级断裂;Ⅳ-黄金山逆冲滑覆构造带;Ⅳ-筠山逆冲滑覆构造带;Ⅳ-枫林逆冲滑覆构造带本区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变动,不同方向、不同规模、不同时期的构造形迹普遍发育。尤其是褶皱变形和褶皱叠加作用明显,断裂具有多期活动性的特征。印支运动期形成的NWW向构造形迹奠定了本区基础格架(如铁山背斜及其次一级的背、向斜构造、墨色林一石马山断裂、棺材山南侧断裂、铁山接触带断裂复合带等)。燕山运动期以来的NNE向构造(如尖山背斜、麻雀恼背斜等)和接触热动力变质构造(如狮子山一象鼻山卷曲背斜等)迭置于早期构造之上,它们彼此复合交织,构成矿区一幅复杂而有规律的应变图象。 :大冶群:;;4,第五段夹角岩大理岩,常具细齿状缝合线:,含角岩石香肠断块;;。条带大理岩:;。:d6角砾状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22.(山字型)北西及北西西向压扭性断裂:23.(新华夏)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属铁山侵入体南缘中段部分,根据野外穿插关系和间接证据、适当参考同位素年龄数值确定上述四种岩浆岩形成顺序自早而晚为:中细粒含石英闪长岩、黑云母透辉石闪长岩、正长闪长岩和斑状含石英闪长岩。前者属燕山早期,后三者属燕山中期产物。此外还有少数晚期岩脉如云斜煌斑岩、闪长扮岩等。三,矿区地质特征 ,在矿区南部零星出露二叠系上统大隆组和龙潭组。此外零星分布的第四系堆积物。矿区地层自老至新分述如下: 二叠系矿区内所见二叠系地层主要为龙潭组和大隆组。龙潭组分布于铁山背斜轴部,为中厚层状含燧石结核的灰岩或大理岩,出露厚度小于4米。出露于八卦山、上邹村等地。②大隆组分布于铁山背斜轴部,以黑色薄层硅质岩为主,夹黑色炭质板岩,厚20m左右。三叠系下统大冶群三叠系下统大冶群在矿区内较为发育,按岩性特征分为六段,其中第三、四、五段与矿体关系密切。第一段:分布在棺材山尖山逆断层以南。主要由灰色砂泥质板岩、含钙质板岩及褐黄色结晶泥质灰岩或大理岩组成。第二段:分布于棺材山尖山逆断层以南。由条带状角岩或大理岩组成,厚约40m。第三段:分布于棺材山尖山逆断层以南。主要由灰褐色角岩、条带状大理岩及香肠状大理岩组成,后约100m。第四段:分布在尖山一带。上部为微薄层角岩条带或细角岩香肠状大理岩,下部为中厚层状大理岩,厚约60m。第五段:分布在棺材山尖山逆断层以北。为白云质大理岩,角岩条带大理岩,厚约235m。第六段:分布在矿区西部。以洁净灰岩为主,厚大于10m。第四系分布于矿区南部地势低洼处。由亚粘土及砂砾石组成,厚0-20m。 2,构造北西西向构造: 为淮阳山字形前弧西翼的组成部分,由一系列北西西向不同等级的褶皱、压扭性冲断层组成,倾角10-15度。是矿区内主要的构造格架。主要构造形迹有铁山背斜、棺材山-尖山逆断层、男名山向斜、老铁山背斜、龙门山倒转向斜、龙洞-狮子山卷曲背斜、尖山北西西向断裂带等。北北东向构造: 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本区重要的构造形迹之一,由北北东向的褶皱、压扭性挤压带、逆冲断层及其伴生的构造形迹所组成,它叠加并改造北西西向构造。主要构造形迹有尖山背斜、麻雀脑背斜、F13压扭性断裂、狮子山北部的北北东向断裂带等。喜山期北西向构造带构造形迹表现为断裂构造。由一系列北西向压扭性断裂及伴生的北北西向和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