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弗兰克赫兹实验.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弗兰克赫兹实验.docx

上传人:qi1920809 2019/2/19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弗兰克赫兹实验.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弗兰克赫兹实验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物理实验报告姓名:专业:班级:学号:实验日期:实验教室: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夫兰克-赫兹实验【实验目的】 -赫兹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理解该实验的物理构思和设计技巧。,证明原子能级的存在。,观察其特殊的伏安特性现象。【实验仪器】 -赫兹实验仪仪器型号ZKY-HZ-【实验原理】一、玻尔提出的原子理论指出: 原子只能较长久地停留在一些稳定状态,原子在这些状态时,不发射或吸收能量,各定态有一定的能量,其数值是彼此分隔的。原子的能量无论通过什么方式发生改变,它只能使原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当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会产生能量的变化。若原子吸收能量,则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而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要发射频率为?的光子,且 h??Ei?Ef 式中:普朗克常量h??10 ?34 J?S 电子的角动量满足L?mvr?n?。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的跃迁,可以通过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与原子相碰撞进行能量交换的办法来实现。设初速度为零的电子在电位差为U0的加速电场作用下,获得能量eU0。当具有eU0能量的电子与稀薄气体的原子发生碰撞时,就会发生能量交换。如果被碰撞原子获得从电子传递来的能量恰好为 eU ?E2?E1 式中E1为被碰撞原子的基态能量。E2为被碰撞原子的第一激发态的能量。则被碰撞原子就会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而相应的电位差U0被称为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测出这个电位差U0,就可以根据式求出被碰撞原子的基态和第一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了。一般情况下,原子在受激状态所处的时间不会太长,就自动回到基态,并以电磁辐射的形式放出以前所获得的能量,其辐射频率?或波长?由下式确定 h??eU0 二、夫兰克-赫兹实验的原理在充氩的夫兰克-赫兹管中,电子由阴极K发出,阴极K和第一栅极G1之间的加速电压VG1K及与第二栅极G2之间的加速电压VG2K使电子加速。在板极A和第二栅极G2之间设置反向拒斥电压VG2A,管内空间电位分布如图一所示:其中:第一栅极G1和阴极K之间的加速电压VG1K约伏的电压,主要用于消除阴极电子散射的影响。各电压值大小遵守仪器说明,否则可能损坏管子。图1夫兰克-赫兹实验原理图图2夫兰克-赫兹管的IA~VGK曲线当灯丝加热时,阴极的外层即发射电子,电子在G1和G2间的电场作用下被加速而取得越来越大的能量。但在起始阶段,由于电压VG2K较低,电子的能量较小,即使在运动过程中,它与原子相碰撞也只有微小的能量交换。这样,穿过第二栅极的电子所形成的电流IA随第二栅极电压VG2K的增加而增大。当VG2K达到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时,电子在第二栅极附近与氩原子相碰撞(此时产生非弹性碰撞)。电子把从加速电场中获得的能量传递给氩原子,使氩原子从基态激发到第一激发态,而电子本身由于把能量传递给了氩原子,它即使能穿过第二栅极,也不能克服反向拒斥电压而被折回第二栅极。所以板极电流IA将显著减小(如图二ab段)。氩原子在第一激发态不稳定,会跃迁回基态,同时以光量子形式向外辐射能量。随着第二栅极电压VG2K的增加,电子的能量(在管内相同位置)也随之增加,与氩原子产生非弹性碰撞传递能量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