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习区域活动的心得“区域活动”培训心得 2月9号,我有幸聆听了实小幼儿园、八仙桥幼儿园、实验中学幼儿园园长及优秀教师讲座,我从中学到不少知识经验。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解决了我们长期困惑的问题。尤其是xx幼儿园幼儿园园长xx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下面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是的,正如徐园长所说:在区角活动中幼儿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发挥和体现,区角活动已成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必然所在。走进童心世界,不仅仅是尊重、了解、理解幼儿,还应努力促进其发展。然而“养料”从哪里来,仅仅靠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汲取的那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是幼儿们对该教育活动内容不一定会充满兴趣;二是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儿们动手参与的机会太少。这不免让他们觉得乏味,于是幼儿的积极性就不是很高,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观察与分析,找到一种使幼儿得到发展与提高的途径,这种途径便是区角活动。因此重视区角活动,合理开展丰富的区角活动,必将使每一位幼儿得到更深的发展。她提出了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深有同感。一是区域活动需要什么样的活动室。区角活动是幼儿园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一种形式,实际上是指教师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托,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让幼儿自主地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机会。二是区域活动的本质和作用是什么。《纲要》中明确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获得满足和成功。”区角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自发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幼儿是通过自己的发现自主的游戏、学习的,他们在寻求游戏中的快乐;在游戏中锻炼、发展其某些方面能力,学到新的知识、本领。我感觉合理的观察指导区角游戏也是我们应该重视的。在看似简单的区域活动中,区角的创设、活动形式、材料提供、教师的观察指导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重点。我认为教师在活动指导中,首先要了解每一位幼儿,再进行观察,观察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给幼儿作出适当的帮助,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进行个别指导,教师对于不同能力的幼儿应给以具体不同的指导,在遵循面向全体的同时,注重指导个别幼儿,使不同幼儿在其原有的经验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第三,可共同参与,在活动中,幼儿得到反馈越多,就越能积极探索,增强好奇心和主动性,获得新的经验。总之,这次讲座,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中,我们任重而道远,将在今后的活动中持续探索,不懈努力。 XX年2月12日学习区域活动理论的体会王小丽通过这段时间区域活动培训课程的学习,心中感觉受益非浅,我认为幼儿教育已经走向开放的教育,时间、空间、教材、结构的开放,完整幼儿的培养、整合教育的出现,游戏化、生活化的课程模式等等,都提倡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而且多样的环境,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于是,区域活动便在幼儿园广泛地开展起来并深获幼儿教师的喜爱。不少幼儿园或以此为主要活动形式,或做为主题单元教学的辅助,都在尝试着区域活动这一模式。一、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理念,把握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首先要开展区域活动必须较系统地了解有关的理念,区域活动源自于开放教育理念,是以个别化学习为前提,将活动室布置成几个学习区,设置充分的教具,玩具等,让幼儿观察、取用、探究,最终的目的是为幼儿未来生活打下基础,并借此丰富幼儿想象力,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表现自我及同伴友好相处等能力。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习区的意义,在于鼓励并提出幼儿自主达成个别化学习的机会。确立了这样的理念才能使区域活动的设置成为“有源之水”。教师在运用学习区,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应相信幼儿的探索学习能力,幼儿是课程的主体,有依据幼儿的能力、需要及兴趣来设计学习区,把它布置成开放式适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自已选择活动,依自己的个体能力不同而学习,教师有了这些认识后,就会正确引导幼儿,幼儿也会因此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内在的探究需求与动机,而更喜欢学习。其次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对自己角色的把握要有分寸,区域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辅导者,这样的模式尤其明显,这对教师的专业及经验要求较高,教师首先是观察者,需要关注幼儿的情绪行为。环境与幼儿间的互动,比如,幼儿操作时为何皱着眉头?是否碰到困难?为什么那个学习区老是很乱,是不是不方便整理?------除此外,教师还是引导者,参与者、协作者,将教育目的藏而不见,与幼儿亦师亦友,也可以和幼儿在某个区域玩,不过介入及退出应把握好。作为协作者,当发现幼儿独立活动产生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但并不是代劳。再者很重要的一点教师也将自己做为学习者之一,只有这样才能给幼儿更大空间,在自由气氛中达到学习目的,下放教育讲求的是理念及态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