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尊师重道心得为什么要尊师重道陈学武我国之所以称为礼仪之邦,是因为崇尚长幼有序、尊卑有分,而知尊师敬长。而作为师尊师母的弟子,我们更应该知道师之至尊,道之至贵,我们更应该带头尊师重道。一、为什么要尊师 1、师恩浩荡,终身难忘。大家知道,每一个人遇到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然后是学校的老师。父母生我们、教导我们,而学校的老师教我们做人做事,对我们的恩惠很大。但这些都是住世的方法而无法使我们脱轮回。而有领天命的师尊、师母、师父,济世渡迷,指我玄关,救我性命,渡我将来得以超生了死,脱离苦海,是以师恩之大更重于父母。我们一定要知道师恩,更要在行动上报恩。那么,我们该如何报恩呢? 2、尊师一定要报恩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况且,上天老母对我们之大慈大悲,如此之重大,师尊师母两位老人家的大恩大德,又如此的宽宏,我们的师父为救我们大家及我们的九玄七祖脱轮回,抱病不辞辛劳,多次从台湾来大陆传道,我们应该把良心掏出来,彻底、认真地改变自己,舍己救众,立愿了愿照愿实行,以报天恩师德,这才不愧是我们自己的天理良心,我们才真能性命得救,玄祖沾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尊师呢? 体师之心。活佛师尊以挽救众生脱出苦海,同登觉路为心,我们应当深加体会,时时刻刻怀济世救众之心。尊师之训。师尊师母借窍成沙盘上之指示,要求我们真功实善,我们应当认真遵行,落实在日常生活的修道之中。效师之行。师尊师母为救各处众生,千山万水不辞辛劳,受魔受考为道牺牲,我们也应当效法他们老人家之牺牲精神才对。还有,我们的师父经常抱病为我们大陆同胞着想点道,我们一定要为道不怕辛苦,全心全意地为整个大道场服务。继师之志。我们老师以普渡众生,继往圣而开绝为志愿,我们岂可心存二志? 行师之道。我们应当好好学习道理、道义,替天行道,代天宣化,挽救迷人,死守善道,化人心为道心,方不负老师传道之一片苦心也。了师之愿。师尊师母的意愿就是普渡三曹,人人成道,个个成佛,如今师愿未了,我们应当继续完成之。领师之意。我们应该不违背老师之意,而行济人利物之事。“道德讲堂——尊师重道”主持稿主持人:吕红玉宣讲员:张燕谢桂芳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道德讲堂!道德讲堂讲述的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这些身边人,身边事能洗涤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感悟道德、实践道德,从而孝敬父母,尊师重道,乐于奉献,这是我们本次开设道德讲堂的根本宗旨!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无不重视教育,尊重教师。古人云:“三教圣人,莫不有师;千古帝王,莫不有师。”一个没有教师、没有知识的社会,不过是一片贫瘠的荒漠。今天道德讲堂的主题是------《尊师重道》。让我们一起,聆听道德故事,沐浴道德洗礼,品悟道德力量。本次道德讲堂一共有这样八个环节:行向善礼、唱一首歌曲、看一部道德短片、讲一个道德故事、谈一番道德感悟、扪心自问、诵一段道德经典、送一份吉祥祝福。一、行向善礼立人先立德,有德才有为,“德”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德”也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敬畏道德,崇尚道德,追求道德。下面请全体起立,向前方这个“德”字,向我们面前的至圣先师孔子像和时代楷模雷锋像行向善礼。礼毕,请坐! 二、唱一首歌曲老师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老师像粉笔,默默的奉献,不求回报。下面请听赏歌曲《厚德载物》。一首《厚德载物》,颂扬了“尊师重道”的中华传统美德,号召我们要做“尊师重道、薪火相传”的接班人。古人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作为学生应从心里敬重老师,尊重老师的人格。现在请同学们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请同学们起立,向右转,向老师,向右转向右转。三、看一部道德短片下面让我们进入道德讲堂第三个环节——看短片,学模范。播放道德短片《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留意身边的故事,平凡之中见真情,细微之处显真爱,用心收获感动,用情传递感激,用行回报感恩。四、讲一个道德故事下面请听道德故事《程门立雪》。尊师重教是我国传统的礼仪美德。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多尊师的动人故事。“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杨时在青少年时代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不少知识。四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四十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人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