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初中美术《格尔尼卡》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3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中美术《格尔尼卡》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tmm958758 2019/2/19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中美术《格尔尼卡》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民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教材第十三册——声讨暴行的檄文:格尔尼卡教学设计延边州培训1班王世国姓名:王世国安图县教师进修学校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第十三册◆课题:声讨暴行的檄文:格尔尼卡上课时间:2013年10月15日学****领域:欣赏·评述课时安排: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和探究学****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二、知识点1、了解作品《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轨迹。2、毕加索用什么样的艺术语言,具体表达了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3、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三、知识间、知识与学生生活间的联系1、《格尔尼卡》与象征性、立体派。2、《格尔尼卡》与“”。四、教学评价1、检测主要内容(1)毕加索的生卒年代是()。(2)《格尔尼卡》用的是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性()、抽象主义()(3)牛头在画面中象征着什么?(4)写出毕加索的其他两幅代表作品。2、学生能否热情主动地学****欣赏的方法。3、学生能否通过查阅资料,探究《格尔尼卡》一画的文化价值和意义。4、学生能否大胆的表述自己的心得体会?五、相关资料1、象征性:象征就是“用以代表、体现、表示某种事物的一种物体或符号”2、立体派:是进入20世纪以后在法国兴起的一个现代艺术流派。立体派画家一反传统绘画的特点,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由于画面破坏了人的正常视觉,所以会有支离破碎的感觉。3、立体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毕加索(1881—1973)。毕加索是西班牙人,后来定居法国巴黎。他从19世纪末开始从事艺术创作活动,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成为最有影响力的现代立体派画家。六、作品背景《格尔尼卡》是毕加索在1937年创作的一幅著名的艺术作品。本世纪30年代,西班牙爆发了内战。反动势力的代表——佛朗哥得到了德国法西斯的支持。1937年4月26日,德国纳粹空军轰炸了西班牙北部的小镇格尔尼卡,杀害了数千名无辜的平民百姓,立刻引起国际上的强烈抗议。毕加索听到这个消息后,当即决定创作一幅作品表达对法西斯的愤恨。毕加索用了象征性的艺术手法,以不安、冲撞的动势和强烈的视觉形象,打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七、教学思路本课教材意在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为学生采用探究性的学****方式创造条件。从这一点出发,在版面安排上做了很大的改革:它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从背景到艺术家构思的过程,并通过蓝线在画面里引出的一些局部,让学生重点分析、认识作品的艺术语言,经过充分的自学,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这些局部经过精心选择,试图通过几种典型的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加强学生对作品的感悟。所以,本课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让他们积极地参与讨论、探究、体验。教师要少讲,只是在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起到点拨的作用。八、教案教案七年级第十三册第一课年月日课题声讨暴行的檄文:格尔尼卡课型欣赏·评述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和探究学****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