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一碗夹生饭.doc

格式:doc   大小:4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碗夹生饭.doc

上传人:雾里行舟 2019/2/20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碗夹生饭.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碗夹生饭——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教学反思羊城完小李允祥国庆节后,我校数学教师举行公开课。10月10日周三,第一节是我的数学课。我早早做好上课前的准备,提前来到教室,让学生有个心理准备,有教师来听课。上课了,我出示了一组复习题;请找出单位”1”的量,并写出数量关系式。1、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2、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美术组的人数是航模组的。学生找单位“1”的量很顺利,可是当我让学生到黑板上写关系式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爸爸的体重÷=小明的体重;全班人数÷=男生人数……本来应该用乘法关系式来表示的,全部用的除法。我当时就懵了,第二单元很简单的问题,怎么到三单元不会了。来不及多想,我赶忙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来纠正。接下来,我给第2小题补充问题与条件:六一班有50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男生多少人?学生这次根据数量关系式:全班人数×=男生人数顺利的解答:50×=30(人)。然后我又把问题与条件颠倒改为:男生有30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全班有多少人?学生读题后,老师问:“这道题前后有什么变化?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学生回答:单位“1”的量没有变,问题与条件变了。老师再追问:“还有什么没有变?”引导出数量关系式没有变,单位“1”的量是要求的量,怎么办?让学生小组讨论,尝试解答,老师参与。学生根据前面的复习题,知道答案是50人,所以大部分用除法算式解答为30÷=50(人)而很少用方程来解答。这时我选了一个用方程解答的算式展示给学生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哪种较简单?为什么?经过全班交流,让学生明白方程解法与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思路相同,而算术解法是逆向思维。对于简单的问题可能显得书写上麻烦,但是解答稍复杂的问题时还是用方程简单。所以提倡根据乘法关系式列方程解答。学生明确了解答的方法后,我把教材的例题改为了练习题:“根据测定,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小明体内约有28千克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找了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板演。本来顺理成章的事,可是学生上来就列式为28×算了老大一会,也知道结果不合适,一个劲的看下面的同学,束手无策。下面的学生也不知怎么了,谁也不举手。也许是有老师听课,也许因为他是一个成绩好的同学,有不同的答案也不敢说,整个课堂上静得让人觉得不舒服。我只能卷土重来,顺着前面的思路用方程解法X×=28纠正了过来。下课的铃声响了,一节课老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糊涂,感觉好失败,真是一碗夹生饭!什么原因呢?闭目静坐,思前想后,总结了一下几点:一、思维定式的影响。学生早就知道这节课是三单元分数除法的解决问题,所以复习时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写出了除法的数量关系式。等老师纠正用乘法数量关系式后,练习时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