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高家柳沟.docx

格式:docx   大小:14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家柳沟.docx

上传人:镜花流水 2019/2/20 文件大小:1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家柳沟.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临沂莒南县高家柳沟:识字班的发源地严汝美老人向记者讲起识字班的故事。严汝香唱起月芽河之歌。高家柳沟:识字班的发源地人名怎么写?地名有多少画?解放初期,举国上下却普遍缺少文化,很多人连字都不认识,这可老百姓带来了很大困难。不认识字怎么办?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世纪50年代,临沂市莒南县高家柳沟的团支部创办农民记工学****班,教大家认字,这一举措受到毛泽东主席的称赞,成为全国农村学文化的红旗单位,而识字班也由此产生。解决记账问题:高家柳沟团支部创建识字班 1954年全国开展农业合作化,可举国上下却普遍缺少文化,给农业合作社开办带来了很大困难,再大的困难也有解决的办法,莒南县高家柳沟团支部组织社员创办了农民记工学****班。记者采访了当年创建识字班的老团干:严汝香、严汝美两位老人。“当时村里识字的人很少,人名、地名、农活名和工具名称都写不上来,找个记账员就更难了。”22岁开始做宣传委员的严汝美为记者讲述了当年创建识字班的原由,为了办社,她们选择了几种土办法记账,最后决定用划圈(○)、划杠(—)记工账,当划圈、划杠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思的时候,就找记忆力好的社员当“想账员”。但好脑瓜不如个烂笔头,时间一长,不但想的忘掉了,就连“圈”、“杠”等符号也无法识别出来,成了一堆糊涂账。“公分、公分社员的命根,那样的年代,社员们都指着它过日子,账目出了错,社员们当然不满意。”严汝美告诉记者,针对记工账问题,高家柳沟青年团支部向农业合作社社委会提出组织青年学文化,解决记账问题的建议。在党支部的支持下,青年团支创办了记工学****班,组织26名团员青年办起农民夜校,开展文化识字学****学****形式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学****办法。平时说什么、用什么,就学什么,第一天晚上学****班教“今天晚上开学了”7个汉字。“晚上学****没有灯,就榨松树油做灯油,条件很艰苦,但社员的学****热情非常高涨。”说到这里,严汝美显得有点激动,她告诉记者,当时的学****环境可以用零来形容:没有纸、没有笔、没有课本、没有教室,但社员们凭着一股学****的热情,硬是坚持了下来:用树梗在地上写字、用瓦片做黑板、想到哪里就学哪里、谁家有地方就在谁家学****为了让社员尽快掌握记账文字,团支部决定从本村的人名、地名、农活名、农具名等常用汉字学起,之后学****了各种数码和记账格式。经过两个半月,共学****243个汉字。社内的记帐员基本能记录自己的工帐。据了解,高家柳沟团支部创办记工学****班,解决了办社中缺文化的困难,为巩固和发展农业合作社起了很大的作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赞扬。识字班创建:备受各级关注并受到大力倡导“自从识字班创建,很快受到了领导的重视。”严汝美说,1954年春,共青团山东省委秘书长冯立族等人来莒南,召开了县内部分团干部座谈会。听取了高家柳沟村青年团支部办记工学****班,为农业社培养记帐员的经验,认为此做法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1954年秋,《山东青年报》在第一版登载了高家柳沟青年团支部创办记工学****班的事迹,同时该报发表了《大众言论》(今为社论)。 1955年春,《人民日报》全面介绍了高家柳沟青年团支部创办了记工学****班的经验,并登载了他们自编的各种识字课本,《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也都进行了宣传。1955年12月27日,毛泽东主席对收入《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的《莒南县高家柳沟青年团支部创办记工学****班的经验》一文作了长达800多字的重要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