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建水紫陶工艺社会实践总结.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水紫陶工艺社会实践总结.docx

上传人:rsqcpza 2019/2/20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水紫陶工艺社会实践总结.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建水紫陶工艺社会实践总结关于加强建水紫陶工艺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政协红河州委员会建水紫陶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及“手工拉坯、名人书画、阴刻阳填、无釉磨光”的独特工艺而闻名于世,具有质如铁、亮如镜、音如磐、洁如玉的特点,被誉为“陶中瑰宝”,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广东石湾陶、四川荣昌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建水紫陶再次焕发勃勃生机,呈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按照我州“十二五”规划和文化产业建设的要求,州政协主席会议研究决定把“建水紫陶工艺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列为州政协常委会调研课题。XX年4月11日至12日,州政协主席李保文、副主席陈军率领部分州政协常委和文史委委员及相关专家学者,对建水紫陶工艺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建水县人民政府的专题汇报,实地考察了碗窑村古窑遗址和绍康陶品、火宝陶艺、工艺陶厂、进兴工作室、贝山陶庄、陶茶居、紫陶会馆7家企业,并召开紫陶行业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了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水紫陶的发展历史和工艺传承保护情况建水陶瓷历史悠久,从该县西汉古墓群出土的陶丸、陶片表明距今两千多年前建水就有了原始制陶业。据1980年国家陶瓷专家对建水碗窑村古窑遗址的发掘考证,建水“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细陶”。产生于清光绪年间的建水紫陶最初是生产达官贵人的烟斗,政府禁烟后碗窑村陶户改制花瓶、笔筒、汽锅等陶器。从民国初年起,在紫陶上广泛采用名家书画、断简残帖等装饰,经刊刻填泥、烧制磨光后,建水紫陶呈现出典雅秀丽、自然斑驳、浑朴古拙、别具一格的金石韵味,被称之为文人陶又被誉为“陶中一秀”,产品不仅畅销滇南,还远销到东南亚一带。新中国成立后建水紫陶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创新,创造了历史的辉煌。1953年向逢春带着80多件紫陶产品到北京参加首届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以刊刻雕填、无釉磨光的独特工艺受到全国工艺美术界好评,部分展品被选送到国外展出,由此建水紫陶被称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进入二十一世纪,建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紫陶作为建水主要旅游产品大力发展并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紫陶得到迅速发展。建水紫陶生产企业作坊XX年仅32家、产值XX多万元,到XX年就发展到60多家,产值达6000多万元。建水紫陶不仅畅销昆明还销往北京、上海、广东、广西、四川、重庆,部分还出口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建水紫陶烧制技艺XX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绍康和袁应德、马成林、向炳成等7人入选云南省和建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绍康陶艺、陶茶居、贝山陶庄、火宝陶艺等被列为传承点。目前,建水紫陶共有从业人员XX多人,其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1人,有云南民间工艺美术大师2人、高级工艺美术师3人、工艺美术师10人、助理工艺美术师47人,有掌握拉坯、雕刻、打磨等制作工艺的技术人员300余人。为促进紫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近几年县政府组织建水紫陶精品积极参加省和国内外的比赛、会展,先后荣获金奖10余项、银奖30余项、铜奖40余项。XX年5月,13件建水紫陶精品作为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在上海世博会云南馆展出,受到社会各界和世界各国来宾的称赞,紫陶工艺品“哈尼茶贮”还被选为世博会乙类高级礼品馈赠各国元首。目前,“建水紫陶”证明商标已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初审,6月将获得批准,“中国名陶之乡·建水”已经申报成功。二、建水紫陶工艺在传承保护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近几年来,建水紫陶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紫陶产业发展定位不明、思路不清建水紫陶作为我州目前最具地方特色、最具影响力、最具竞争力的传统工艺品牌,有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巨大的经济价值,对紫陶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无论政府、民间还存在着认识不深、信心不足等问题,还没有清淅的思路和定位,也没有制定完整的紫陶产业发展规划。第二,企业规模小,结构单一,市场开拓不够从投资层面看,建水紫陶生产企业投资上百万的仅两三家,大部分企业规模都在几十万元之间,初具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不足10家;从发展业态看,产业专业化分工发育不足,企业小而全,资源供给、研发生产、营销物流均各自为阵,市场开拓不够,竞争力弱,形不成合力,不利于产业发展;从产品结构看,建水紫陶产品种类单一,紫陶工艺品、收藏品与旅游纪念品、日用品的构成比例不尽合理,许多产品雷同, 创新不够。第三,企业优秀的管理人才、工艺技术人才缺乏建水紫陶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家庭作坊式企业居多,在管理、技术人才的培养引进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同时制陶工艺传承人和高端技术人才年龄偏大,后继人才储备不足,影响到紫陶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紫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水虽然拥有一批制陶工艺美术师和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