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文档名称:

“民工荒”现象的形成和原因及对策.doc

格式:doc   页数:4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民工荒”现象的形成和原因及对策.doc

上传人:799474576 2013/10/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民工荒”现象的形成和原因及对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试析我国目前“民工荒”现象的形成和原因及对策1前言


从2003年起,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却意外出现外来劳动力短缺的“民工荒”现象。2004年入夏,“民工荒”逐渐蔓延到广东、苏南、江浙等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下半年,在江西、山东等劳务输出地的内地省份也不同程度出现了“民工荒"。此后,“民工荒”现象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演愈烈。如今的劳动力短缺,已经由暂时的缺工变成长期劳动力缺乏的趋势。
笔者认为: “民工荒"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滞,不成功的暂时表现。它暴露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深层次的矛盾,也凸显了农民工的生存和发展状态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民工荒”所暴露出的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正是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和科学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和解决“民工荒”问题,促进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对于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和协调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从2003年起,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却意外出现外来劳动力短缺的“民工荒”现象。到2004年,“民工荒”逐渐蔓延到广东、苏南、江浙等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下半年,在江西、山东等劳务输出地的内地省份也不同程度出现了“民工荒”。此后“民工荒”现象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演愈烈。
“民工荒”所暴露出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因为“民工荒”的原因既有国家政策层面,又有经济和社会实践层面;而且具有战略性和长期性,“民工荒”有可能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局部区域长期而间断地出现。因此,研究和解决“民工荒”问题,促进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对于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和协调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本文在借鉴其他学者专家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民工荒”的特征分析入手,对“民工荒”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从经济、社会、人口、价值观念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并站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为解决民工短缺问题,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参考。

本文主要运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逻辑分析与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其它专家、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分析“民工荒”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运用已有的且较为权威的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力求研究的科学性。最后,结合我国当前的具体国情,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为解决民工短缺问题提供参考。



国外对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出了不少经典的理论模型。其中比较典型的有:
(1)刘易斯模型
刘易斯在他的著名论文《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建立了一个二元经济的“古典”模型。刘易斯认为,在二元经济体系中,并存着两大经济部门:一个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的仅够维持生计的部门,包括农业、小型商业和某些服务业;另一个是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现代部门,包括制造业、采矿业和种植园。由于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等于零甚至是负数,因此,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要高于生计部门。他假定,资本主义现代部门以现行工资率,增雇工人时,愿意就业的人多于需求的数量,生计部门由于劳动力转移而减少的数量为新增加的劳动力所填补。因此,在传统的维持生计的部门中,在生计工资条件下劳动的供给超过了对它的需求,因而劳动供给是无限的。这种供给无限的劳动力大部分来自农业中的隐蔽失业者、小商小贩和妇女参加劳动。现代部门为了吸引仅够维持生计的部门中的劳动力,其工资水平一般要比后者高30%。 
(2)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拉尼斯和美籍华人学者费景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拉尼斯—费景汉模型直接脱胎于刘易斯模型,因此又称“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型”。该模型主要强调了“农业剩余”、现代工业部门技术选择和人口增长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首次将传统农业部门的发展结合进来,构造了包含现代工业部门与传统农业部门发展在内的二元结构模型。拉尼斯—费景汉模型中关于农业和工业两个部门平衡发展的思想预示了经济发展的未来,这一模型对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托达罗模型
托达罗模型是由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创立的。托达罗认为,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存在,而且事实上在加速。托达罗模型的出发点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移民的决策,是根据“预期”收入最大化目标做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