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论刘邦的用人之道.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刘邦的用人之道.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9/2/21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刘邦的用人之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尹茂国江苏沛县汉城国际学校历史教研组        刘邦出身农家,在秦末农民起义中揭竿而起,逐鹿中原,终于推翻了暴虐的秦朝。在楚汉战争中,他再展雄风,击败项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此后,他完善了政治体制。削夺了异性诸侯的权利,加强了中央集权。刘邦的这一切成就与他的善于用人是分不开的。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社会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何用人是一门大学问,今天我们研究刘邦的用人之道,就是为了从中得到一些启迪,下面我就来谈谈刘邦的用人之道。(一)慧眼识人、明察秋毫:刘邦对人才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楚汉战争后,刘邦向大臣解释自己胜利的原因,“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1)由此可见刘邦对人才的长处和短处有着准确的认识:自己的优点在于吸引人才,治理部下。萧何的长处在于治理国家,安抚百姓,安定后方,调度物资。张良擅长创造性地制定战争策略和方针。曹参灌婴等人骁勇善战,但在统帅大军,出奇制胜方面非韩信莫属。因此刘邦整合了他们的长处,使他们各尽其才,从而形成了巨大的合力,取得了楚汉战争的最后胜利。刘邦临终时,吕后到病床前询问刘邦对后事的安排。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之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但陵少戆,陈平可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2)其后的历史真象他说的那样,萧何死后,由于曹参为相, 吕后不敢轻举妄动。在吕氏乱刘的关键时刻,陈平和周勃合作智夺北军和南军,消灭诸吕,扶汉文帝即位。这说明刘邦对身边的大臣的性格、才能和品德了如指掌,对周围的人明察秋毫,他识人的眼光不能不令人叹服。(二)仁爱大度、虚怀若谷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3)因此刘邦在沛县便有了樊哙、灌婴、周勃、夏侯婴等志同道合的朋友。随着交往的频繁,刘邦有机会结识了担任长官的萧何、曹参等人。在萧何的极力推荐下,刘邦当上了泗水亭亭长,他的外交圈更大,他也由此飞黄腾达。后来刘邦押送一批刑徒和民夫到骊山服劳役,行至中途释放了所有刑徒,这表现了他的宽厚和大度,被人称为长者。因为他宽厚,楚怀王想依靠他制衡项羽,分给他一条顺利的路线,使刘邦得到先入关的优势。刘邦入关向西路过高阳时,郦食其为监,曰“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4)。于是郦食其归附沛公,帮他收复陈留。刘邦入关后为了严明法纪,安定人心,把关中父老豪杰召集起来废除秦二世的严刑酷法,与大家约法三章:“***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秦人大喜,争相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5)刘邦的仁厚、大度、谦虚,使他周围人才济济,张良、陈平、韩信等纷纷投奔。刘邦的大度在任用陈平上表现得非常突出。陈平归附刘邦后,被破格任用,诸将不服,连周勃和灌婴亦馋之盗嫂,贪金。刘邦经过调查后仍能对他宽容,并拜他为护军都尉。这一切使陈平大为感动,从此死心塌地地为刘邦出谋划策,为汉室立下了汗马功劳。当今社会,由于受利益的驱动,上下级之间往往缺乏真诚,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一些员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感到十分压抑,所以一有跳槽的机会他们便溜之大吉。如果领导对下属多些关爱少些埋怨,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