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无线充电的材料.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无线充电的材料.docx

上传人:feng1964101 2019/2/21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无线充电的材料.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无线充电的材料无线充电原理图文详解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从XX年夏季前后开始上市。任何厂商的任何机型均可使用的“Qi”规格将成为全球标准。停车即可充电的EV用充电系统也在推进研发。无线充电已经在电动牙刷、电动剃须刀、无线电话等部分家电产品中实用化,现在其应用范围又扩大到了智能手机领域。 o在XX年夏季以后陆续上市了多款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和充电座。这些手机无需在手机上插上充电线缆,只需放置在充电座上即可为电池充电。o将在电影院、餐厅、酒店、机场休息室等公共场所设置充电座,便于用户在外出时使用。软银移动也预定XX年1月上市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KDDI正在开发车载式智能手机的无线充电座。未来无线充电的应用范围将有望扩大到EV的充电系统。目前,市场上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和充电器大部分都符合总部位于美国的业界团体“无线充电联盟”所制定的“Qi”规格。Qi源自汉语“气功”中的“气”,以松下、韩国三星电子、英国索尼爱立信、芬兰诺基亚、电装为首, 许多国家的家电厂商和汽车厂商都相继加盟了WPC。无线充电方式包括“磁共振”及“电波接收”等多种方式,Qi采用的是“电磁感应方式”。通过实现标准化,只要是带有Qi标志的产品,无论是哪家厂商的哪款机型均可充电。19世纪发现的物理现象电磁感应方式采用了19世纪上半期发现的物理现象。众所周知,电流流过线圈时,周围会产生磁场。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汉斯·奥斯特发现了这种电磁效应。用没有通电的其他线圈接近该磁场,线圈中就会产生电流,由此点亮灯泡。 1831 年,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发现了这个可从线圈向线圈供电的物理现象,并称之为电磁感应现象。无线充电使用的充电座和终端分别内置了线圈,使二者靠近便开始从充电座向终端供电。为提高供电效率,需要使线圈之间的位置对齐,不产生偏移。因此,各厂商在位置定位方法方面纷纷开动脑筋。从事智能手机外设业务的日本Oar公司于XX年8月推出了名为“无线充电板”的充电座。内置有磁铁,用于将终端吸引到指定位置。松下于XX年6月投放了无线充电座“无接点充电板”。尺寸约为鼠标垫大小,表示实现了“位置自由”,将终端放在充电板上的任何位置均可充电。充电座内部的线圈带有驱动装置,可在平面中移动。通过自动检测终端放置位置,并移动至该位置,使线圈的位置相一致。该充电座的开发人员、松下集团三洋电机能源设备公司充电系统事业部长佐野正人就位置自由实现实用化的理由解释说,“用户希望能更便利地充电”。日立麦克赛尔于XX年4月面向美国苹果的人气智能手机“iPhone”上市了无线充电器“AIRVOLTAGE”。由于iPhone不支持无线充电,所以需要套上内置有线圈的专用外壳才能使用。电场耦合方式不使用线圈另外,麦克赛尔的充电座有为一部终端充电和为两部终端充电的款式。两部款的尺寸为鼠标垫大小,可在左右各放置一部终端。内部排列了14个线圈,左右各7个,用这些线圈覆盖了充电座的广大范围。由此,终端可以比较自由地放置在充电座上。在7个线圈中可最多自动选择3个能高效传输的线圈来供电。日立麦克赛尔XX年11月还面向“iPad2”上市了无线充电器“AIRVOLTAGEforiPad2”。该充电器未采用Qi规格,而是全球首次采用了“电场耦合方式”。电场耦合方式不使用线圈,而是在供电侧和受电侧设置电极,利用二者之间产生的电场供电。为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