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钢混组合结构抗震性能试验.pptx

格式:pptx   大小:969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钢混组合结构抗震性能试验.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19/2/22 文件大小:96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钢混组合结构抗震性能试验.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钢-混组合结构抗震性能试验“规程”,钢框架-混凝土筒体结构各层框架柱所承担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剪力的25%。问题:(1)能否“大震不倒”,第二道防线是否有效?(2)地震剪力在“钢-混”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如何?。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偏重于构件和节点研究,整体模型试验少美日合作研究项目第五阶段:1/10拟动力试验(12层,1994)hybridwallsystem查新(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混合结构整体模型振动台试验没有相关文献报道国外在地震区很少用美国:非地震区日本1992年建两栋:78m,107m国内研究现状建研院结构所:1/20拟动力试验(23层,1992年),8度同济大学:1/20振动台试验(25层,2000年),7度国内在地震区大量应用,主要是较经济。但钢框架-混凝土筒体结构的抗震性能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钢-混组合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比较内容本次同济相似比几何SL1/101/(SA)较足()不足()构造:筒内钢柱有无测量:柱端剪力测无设防烈度87几个基本概念1、地震力----惯性力:F=ma(牛二);(试验模型中要加铁块配种,以达到一定重量相似比。)2、振动台试验所加的是加速度,但这个加速度不等于地震加速度;(模型中的惯性力:f=m’a’)3、震级和烈度的关系:M=+(M=logA),但烈度(破坏的程度)据各地评估而定。其中A为距震中100公里处的振幅,um。震级M23456789烈度L1-234-56-77-89-101112房屋损坏程度轻、中严、大部分倒塌毁灭上河改变振动台试验结果是什么1、试验不出“能抗几级地震”。(说“能抗多少级地震”,是不对的)2、唯一可参考的是“位移”。试验目的:在各级地震加速度作用下,检验模型整体和连接节点抵抗振动变形的能力,观察节点在侧向变形时的破坏情况,为工程抗震设计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只能定性,不能定量)振动台试验原理台面尺寸6×6m最大载重量60t(600kN)最大位移±150mm(横向),±250mm(纵向),±100mm(竖向)最大速度±1000mm/s(横向),±1250mm/s(纵向),±800mm/s(竖向)最大满载加速度±(横向),±(纵向),±(竖向)最大倾覆力矩180t·m(1800kN·m)最大偏心1000mm最大偏心力矩600kN·m最大扭转角三向均为±~50Hz控制模式及数据获取数字控制振动方向空间六自由度振动波形地震波、随机波、简谐波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振动台参数人工波El-centro波试验工况(1)沿X、Y水平两个方向分别输入峰值加速度为50gal的白噪声。为得到较高精度的测量值,振动持续时间为180秒,测试模型的动力特性(自振频率、振型和阻尼比)。(2)沿X、Y两个水平方向分别输入峰值加速度为70gal、100gal、200gal、400gal的人工波(Ⅲ类场地土)和El-Centro波,试验模型发生侧向振动变形,测试模型整体抗震性能、墙体抗裂性能、连接件的抗震性能。(3)沿X、Y两个水平方向分别输入峰值加速度为500gal、600gal、800gal、900gal的人工波和El-Centro波,试验模型发生更剧烈的侧向振动变形,测试模型各部位可能的破坏情况。1、目的:试验模型在振动台上通过输入地震波模拟地震作用,模型不仅受到动荷载振动作用,而且受到试验主体结构(钢框架)侧向变形的影响,其中当模型侧向变形达到或超过规范规定的大震下的层间位移时,由此检验模型和连接的抗震性能。2、原理:从试件上各测点所测到的加速度响应时程信号经积分变换获得相对振动台台面运动的位移响应时程和相对下层测点的层间位移响应时程。由振动台台面的加速度测点,所获得位移时程为振动台台面的绝对位移,其它位移均为层间相对位移震级X向Y向小震701/3021/376中震2001/1421/142大震4001/691/91大震强1/561/61方向阶数实测周期(s)计算周期(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