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楹联心得体会.docx

格式:docx   大小:25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楹联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qiang19840906 2019/2/22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楹联心得体会.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楹联心得体会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经典诵读展示会对联创作体会梁圣柏 XX年11月2日,我校举行“经典诵读”展示会。我根据大会的主题,创作了两副对联,受到了与会嘉宾的褒奖,博得了诸如“对仗工稳”“意境宏阔”“大气磅礴”等溢美之词。为了总结提高,不断进步,在沾沾自喜之余,我想对这两副对联的创作思路,作一下回顾和探析。第一联悬挂于舞台两侧: 联似清泉,泉滋心海灵思涌,看今朝,谁敢激扬文字; 诗如美酒,酒入豪肠逸兴飞,信明日,我来指点江山。张黄中心小学引诗词楹联入课堂,以传承国粹,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一年一度的“经典诵读展示会”是师生们展示学****古代佳联巧对、诗词名篇成果的平台。因此我以“鹤顶格”的形式,在联首嵌了“联”“诗”二字,以点明“经典诵读”的主体内容。接着,又用顶针的形式,以“泉”“酒”为譬说明“经典”的作用——启智育人。当然,这里的“联”和“诗”代表了“经典诵读”的所有内容。上联将经典喻为潺潺流淌的清泉,它滋润着学生的心海,启迪着学生的智慧,使学生灵思涌动,创作出一篇篇佳作。在今天的舞台上,谁都可以拿出自己的作品,或引吭高歌,***朗诵;或笔走龙蛇,书法演绎。既可以一展才华,也可以一较高下。上联的结尾,我故意使用反诘的语气,着一“看”字,意在增加鼓动性和挑战性,营造“枪炮未发,烽烟四起”的激烈氛围,让与会者读后,有跃跃欲试,一显身手的冲动。下联以酒喻诗,我的用意有二。其一,是用酒和泉来代表经典的不同种类和不同风格。如果说泉代表先秦散文和汉赋,那么酒就代表唐诗宋词;如果泉代表婉约,那么酒就代表豪放;如果泉代表现实主义,那么酒就代表浪漫主义。其二,酒是具有渗透力的,酒是***的。古代经典不仅能启迪智慧,更能化育灵魂。它所蕴含的精神养分,如美酒一样,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它能深入学生的骨髓和灵魂。它教我们从小立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它教我们保持高尚的节操:“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它教我们胸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教我们舍身报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豪肠”指抱负远大,心怀天下的胸襟。“逸兴”指超逸豪放的兴致。其实,写这句时,我最中意的是“壮思飞”,无奈“思”为平声,只好忍痛割爱。“指点江山”借指治理国家。当今之世,正是举国上下,共同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时。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载体的古代经典,必将激励当代学子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让他们意气风发,雄心勃勃,心存长大以后,报效祖国,治理国家,大展宏图的远大抱负。下联的结尾,我以学生的口吻作答,着一“信”字,更体现出学子的自信与满腔豪情。第二联张贴于大门两侧: 读经典,思接千载,秦汉云霞奔眼底; 诵名篇,神骛八方,宋唐雨露润心田。此联也是以“鹤顶格”的形式,嵌“诵”“读”二字。此联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来说明经典带给学生的源流之深广,知识之丰富,影响之巨大。在写“思接千载”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视通万里”平仄没有(转载于:写论文网:楹联心得体会)问题,而且和下文的“眼底”非常契合。但我考虑到“万里”是空间的范畴,与“八方”意思重复,只好弃之不用。在写“神骛八方”时,我首先想到的是“精骛八极”,平仄也没问题,但“精”与上联的“经”同音,读起来不好听,故改为“神”。另外,“八极”今人用得很少,改为“八方”比较圆熟。“思接千载”、“神骛八方”是指学生在欣赏古代经典时,产生联想和想象,思绪自由驰骋不受时空的限制。为什么把“读”放在上联,而“诵”放在下联呢?我考虑的是秦汉有名的是散文和赋,所以要“读”,而唐宋有名的是诗词,所以要“诵”。“唐”“宋”颠倒,当然是因为平仄的关系。有人说,这一联主旨不明。我以为正是这“不明”,才使得该联余味横生。古人论画有云:“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流则远矣。”这与诗联忌直、忌露而贵曲的道理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要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清代学人何绍基在谈到文学作品的意境时说:“不肯使人不知,也不可使人遽jù知”所谓“遽知”就是由于作品很直露而一览无余。这样,就会使作品显得单调乏味。读者在赏读经典时,会进入作品的意境里,产生无穷的联想和想象,正所谓“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你会“穿越”到古代,与先贤们促膝而谈,去听孔子论道,去看楚汉争雄。这“秦汉云霞”中或许有楚庄王逐鹿中原的风尘,秦始皇吞并六国的硝烟。这“宋唐雨露”里或许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宏阔壮美;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大气磅礴;也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幽静。有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迈;有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悲壮;也有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哀怨。诚然,这两副对联瑕疵在所难免。第一联“心海”对“豪肠”是不够工的,虽然都是偏正名词,但一为前正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