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欧阳夏丹演讲视频播音主持专业电视节目主持人副语言的运用电视是一门视听兼备的传播艺术,有声语言相当重要,但有着辅助作用的体态语言同样不能忽视。尤其是对于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来说,副语言尤为重要。一、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副语言 ,交流喜怒哀乐。因此,电视节目主持人要善于运用“眼语”来说话。凡是主持人与嘉宾或观众交谈时,都要善用目光语向对方传递各种信息,让对方感受到主持人目中有人,心中有情。另外,主持人是对着摄像机说话,应把镜头当作观众的眼睛,做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真诚地为观众提供信息。 。主持人自然的脸部表情,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是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切勿表演或矫揉造作。不同节目的主持人运用表情语也是各不相同。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庄重大方;《第一时间》主持人欧阳夏丹热情、阳光。 ,又会给人一种坦然和真挚的诚实感。但要用得恰当,不要频繁,也不要单一生硬。在采取坐姿时,坐的动作要轻而稳,上身挺拔,微收小腹,给人以稳重亲切的感觉,切忌端肩屏息。当有宏大的主持场面时,一般采取站姿,具有感召力,能够引起观众的注意。 ,属于无声语言的范围。在节目中,主持人要正确灵活地运用空间距离,考虑到电视机前观众的存在以及他们潜在的参与心理,根据电视画面的屏幕效果调节方位,让观众从视觉上感到舒服合理。 ,佩戴何种饰物,不只是个人喜欢问题,而是承载了节目的内在品质和价值观。二、沟通控制规律与电视主持人副语言的运用有些电视节目主持人“手势满天飞”,这是副语言传递了过度信号。过度信号来自于主持人对于正常反应的微妙性的无知。他不知道自己不可能十全十美地模仿正常反应,但他拼命强迫自己做到。糟糕的是,这种过程很容易变成过度补偿,于是作假的痕迹就很明显。微笑能给人一种容易接近和交流的印象,但是闪电式微笑却达不到这种目的。主持人完成一段串词后,仅一瞬间就收起笑容,将脸转向监视器,神情严肃;相比之下,一般的微笑从出现到最高强度再消失,其延续时间要长得多。还有一种情况也是短缺信号的一个例子,有些主持人在面对现场观众的时候,有时会下意识地用不同寻常的目光快速扫视。其实缩短目光的接触时间会使现场观众感到不安,电视机前的观众也会感到不安。不同的节目定位不同,其内容、形式、风格、对象也就不同。观众收看时接受心理和审美标准也各不相同。这样,主持人的副语言就要随之进行调节和选择,做到和节目定位相吻合。三、主持人副语言与节目形象的依存关系一个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节目和主持人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一个成功的具有品牌效应的节目可以使主持人被观众所熟知和喜爱。对于一个节目策划人来说,更重要的是找到一位合适的主持人,一种恰当的主持方式,而不是一位著名的或者漂亮的主持人。当然,合适的主持人,恰当的主持方式,必然离不开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完美结合。崔永元在请现场观众讲话时,总会站在离观众最近的地方,自己侧过身来把镜头让给观众。遇到上了年龄的观众他会扶上一把,遇到年龄小的观众他会蹲下来。在一次关于艾滋病的节目结束时,崔永元和一名艾滋病人紧紧地握手。这些看似平常的副语言使得崔永元赢得了“邻居大妈家的儿子”的口碑,也使《实话实说》烙上了鲜明的平民化印记。访谈:始于生活,不止于节目翁佳在信息化的社会中,人们更加重视沟通、交流的过程与结果,而访谈,正是进行深度交流、从容互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访谈的字面含义,有“访问”与“谈话”的元素,并暗含“调查、寻求”的意义,即是一种有目的的交流性谈话。访谈的目的是多方面的,既可沟通信息,又可沟通思想与情感。过去,访谈主要在在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众传播中出现较少,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电视访谈节目改变了这种状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电视访谈的繁荣有目共睹,但也繁荣得比较粗放,还需进一步理清思路与规律以利其良性发展。本文将尝试以我国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历程为起点展开论述,由此透视访谈在播音主持领域里的典型含义,兼及访谈能力培养的问题。一、我国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历程和发展阶段 90年代中后期,以谈话体的有声语言为节目主体的电视节目日渐增多并形成气候,这类节目被笼统的称为电视访谈节目,是电视节目中专访和谈话节目的总称。事实上,访谈始于生活,不止于节目,但在我国它又的确是随着电视访谈节目的普及而为人们所熟知的。因此,从访谈节目的发展历程入手进行相关分析是一个容易进行的角度。概括说来,我国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1993年——1996年,开创期第一阶段是从1993年上海东方电视台《东方直播室》的创办到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