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家庭教育论文
家庭教育是家庭中父母长辈对下一代实施的综合性教育,既是基础教育又是终生教育,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起奠基作用,其教育效果,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前途和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的优劣,国家民族的兴衰。家庭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它包括家庭美育、德育,家庭生活指导、学习指导、心理指导、健身指导等,在诸多教育中,居优先地位的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家庭德育应放在优先和核心位置。
  一、家庭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前,绝大部分家长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为了孩子的前途,加大投资,倾注精力,请家教、购书籍、买钢琴、参加各类辅导补习班、特长班等,整天忙的不以乐乎。可现状是,不少家长反映家庭矛盾突出,亲子关系紧张,孩子出现自私、任性、娇骄之气,撒谎、懒惰、不孝、不关心他人、不关心集体等不良品德,为此,家长迷茫、苦恼、子女疲惫不堪。原因何在?我认为是家长对家庭德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所造成的。任何事情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家庭教育也如此,不可本末倒置。孩子的智力开发与品德培养,应以德为先,智育主要由学校负责、家长的首要任务是抓好孩子的品德教育。德是人才的灵魂,是立身之本,一个人学习成绩的高低,对他的一生有一定影响,但品德的好环,则影响他的一生。一个品德良好的人,即使智力水平不高,他照样可在不同岗位上为国家做贡献、却不会危害社会。而一个品德低劣的人,则可能在人生道路上走邪道,危害社会、他人。正如俗话说的那样:有德有才是圣人,有德无才是君子,有才无德是小人,无德无才不是人。另外,很难想象一个对国家、人民无任何责任感、意志薄弱、畏惧困难、不愿劳动、贪图享受的人,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发挥他的最大潜能。
 二、家庭德育的规律及特点:
    家庭与学校由于在结构、功能上的不同,在实施教育上是有根本区别的。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完整的教学大纲和详细的教学计划,是对群体学生实施教育,侧重点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开展以群体定向为本的学生品德教育。而家庭不是专门教育机构,它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亲子关系为主线,由家长活动对子女进行多方面的影响、教育。家庭教育的重点不是也不可能对孩子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是品德教育。由于父母与子女朝夕相处,关系上具有密切性,心理上具有认同性,行为上具的示范性,不同于学校的师生关系。所以家庭德育的实施,不是从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开始灌输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在家庭成员的相处和社会交往中,子女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与道德信念。另外,通过模仿家长的道德行为与习惯,导之以行。所以,相对学校德育来讲,家庭德育更基础、更直接、更有效。
 三、家庭德育的误区
        不同家庭,在德育环境、德育认识、德育方法等方面的不同,对孩子德育的效果是不同的。有的出现明显的偏差与失误。削弱了学校德育的效能,影响孩子德育素质提高。
        据我们对小学五、六年级初中生的调查、分析,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
        现代家庭多为“独生子”家庭,“顶在头上怕摔,捧在手上怕冻,含在口里怕化”的心理,致使相当一部分孩子形成自私、任性、懒惰、贪图享受等不良品性。
        要什么,给什么,唯恐孩子受倔,形成了孩子“唯我独尊”的家庭环境,一但孩子要求得不到,便耍脾气、生闷气。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