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黄河下游断流对策探讨.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黄河下游断流对策探讨.doc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9/2/22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黄河下游断流对策探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黄河下游自1972年出现断流以来,其断流频次、历时和河长在不断增加。1995年断流河长已达683km,断流历时在利津长达122天,1996年又增加到136天,从而给黄河下游,特别是河口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现就断流原因及对策作粗浅的分析。1断流原因根据黄委资料,黄河断流与中上游耗用水量逐年增加、下泄流量逐年减少有一定关系,但主要原因还在于黄河下游引黄灌溉用水量剧增,两岸的引水规模已超过了灌溉季节黄河上游来水量的承受力。黄河中、上游的用水量中,城市和工业用水所占比例很小,主要是农业用水。80年代以来,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水土保持措施对拦水、拦沙的作用很明显,但增加了水量的消耗。80年代,中、上游年耗用水量已达到183亿m3,花园口实测平均年径流量为411亿m3,扣除输沙用水200亿m3,可供下游利用的水量约200亿m3。到90年代,由于降水偏少,中、上游年耗用水量增加到192亿m3,花园口实测径流量减少到288亿m3,扣除输沙水量,可供利用的水量已不足100亿m3。黄河下游来水主要用于两岸的引黄灌溉。自1965年恢复引黄灌溉后引黄水量逐年增加,。80年代由于下游气候持续干旱,引黄抗旱规模进一步扩大,1981~1985年平均引黄96亿m3,;1986~1990年平均引黄120亿m3,而抗旱面积超过200万hm2。到90年代(1990~1995年),平均引黄108亿m3,其水量的减少是由于上游来水偏枯的影响,但抗旱面积已超过220万hm2。因此,黄河下游断流天数增长已是必然趋势。沿黄灌溉用水的季节性特别明显。每年3~6月是中、上游春小麦、春玉米和中、下游冬小麦、夏玉米灌溉的高峰季节。宁夏、内蒙古灌区春灌用水就主要依靠龙羊峡、刘家峡两大水库的调节,90年代黄河上游非汛期来水量比50年代增加41亿m3,可见龙、刘两库的调节作用十分明显。下游春灌用水由于三门峡水库蓄水受到限制,调节能力有限,所以遇到枯水年或春汛(3~4月)来水量偏少的情况,5、6两月下游用水高峰季节就会出现断流。70年代和80年代,断流历时主要出现在5、6月份。进入90年代断流迅速向2、3、4月和7、8月及10月份发展。这表明由于下游引黄规模不断扩大,灌溉引水已向冬四月(11~2月)和汛期(7~10月)延伸,用提前引蓄黄河来水,或用汛期引水等办法弥补春季上游来水量的不足。2对策与建议黄河下游断流表明黄河上、中、下游水资源的利用已超过了黄河水资源的承受能力,破坏了黄河下游原来的生态环境状况。因此,探讨黄河断流的对策,首先应针对黄河水资源的利用是否还有潜力,是否已接近或超过国务院规定的分水量进行分析。只有从中达成共识,才能制定出正确合理的对策。黄河多年平均天然水资源总量约580亿m3,扣除输沙用水200亿m3,可供利用的水资源量约370亿m3。这是流域内各省分配用水指标的基础。1988~1992年,黄河平均引用径流量达395亿m3,耗水量为307亿m3,流域内地下水开采消耗量为97亿m3。因此,在现有的开发利用条件下,全流域消耗的水量已达到404亿m3。黄河的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转化,关系十分密切。在天然情况下,地下水除了通过潜水蒸发消耗一部分外,其余的都通过河道排泄,形成了河川的基流量。由于上游地下水大规模地开采,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