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演讲王阳明(共8篇) 《四明鸿儒王阳明》讲稿张实龙诸位,下午好!我的讲题是《四明鸿儒王阳明》。於院长对我说:“张老师,你来讲王阳明吧!”长者之令不敢辞,于是我欣然接受。我知道於院长在我们这个“地方文化进校园”的系列讲座中,特地安排一讲来讲王阳明,是有良苦用心的。王阳明对于我们太重要了。王阳明对宁波文化有重大影响。前两讲陈书记讲宁波的历史变革,戴老师讲宁波帮的发展变化,都讲到阳明心学的影响。可以说,不懂得王阳明,就不能真正明白宁波文化。阳明心学还具有全国影响。王阳明曾在贵州龙场悟道,曾在江西传道。他的学生曾将他的学说带到北京、徽州等全国各地。可以说,王阳明是近五百年来,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王阳明思想还影响到国外。清朝初期,宁波人朱舜水将阳明心学带到日本,直接催生出日本明治维新。阳明心学对朝鲜半岛也发生着巨大影响。现代社会仍有不少人对王阳明表示相当的尊重。蒋介石在日本期间,看到电车上很多日本人都在看王阳明的《传习录》,看一会,闭目沉思一会。他大为震惊,于是开始阅读《传习录》,并崇拜王阳明。全国各地许多城市都命名有阳明路。宁波大学建有阳明学院和阳明班。在座诸位都是与宁波有缘的人,要么是宁波人,要么将来要在宁波工作,至少都有在宁波学习的经历,我们应该知道王阳明。一个人不了解孔子,他不配做中国人;一个人不了解王阳明,他称不上是与宁波有缘的人。我于XX年来到宁波,来到浙江万里学院。我记得当时就有一个朋友告诉我,说宁波是我国东南文化兴盛之地。因此,一到宁波,我就陶醉在宁波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中。我先是研究余姚的黄宗羲,接着研究慈溪的杨简,同时也研究王阳明。我所接触到的阳明心学,只是一些皮毛,但是仅此一些皮毛的东西,也深深地影响着我的人生,它改变了我对事物的一些看法。我觉得阳明心学对我的生活对我的工作很有用处。因此,当於院长提出让我来讲王阳明时,我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我想贡献出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借此机会从你们那里得到一些印证。我要讲的内容分为三个方面:第一,王阳明的故事;第二,王阳明的学说;第三,王阳明的意义。我们首先来讲:一、王阳明的故事。大家可以从王阳明的故事中,看出王阳明有着怎样的人格。中国古代学术主要是讲如何做人,是讲如何安身立命。中国古代每一个思想家的思想背后,都挺立着一个真实的生命。孔子思想之所以影响深远,很大程度上与孔子的人格有关。因此,我们讲阳明心学,首先就要来讲王阳明的故事。 。王阳明本来叫王云。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呢?王阳明的祖父叫王天叙,他是一个类似于陶渊明、林升这样的隐士;王阳明父亲叫王华,进士出身,是中央政府里的一名官员。王阳明的母亲郑夫人怀孕十四个月,才生下王阳明。王阳明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祖母岑老夫人做了一个梦,梦见神人驾着祥云,吹着仙乐,送一个小孩到她怀中。一梦醒来,那边王阳明呱呱坠地。于是他的祖父就给他取名王云,王阳明出生的房子后来也叫瑞云楼,就在王阳明故居里边,大家有机会到余姚旅游,可以去参观。王阳明自出生以后,一直到五岁,都不会说话,家里人特别着急。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个气度不凡的僧人,他用手摸着王阳明的头,说了八个字:“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我们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文化里,风从虎,云从龙。龙是帝王的象征。神僧说“可惜道破”,那意思是说,看王阳明的命相,本来可以做宰相甚至皇帝的,王阳明取名“云”,是道破了天机,就不行了。王阳明的祖父是聪明人,一听就明白,马上改名为王守仁。取名“守仁”也是有典故的,它来源于《论语》,孔子曾说:“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古人名与字是有联系的,王阳明取名守仁,能守仁自然就安。王阳明之所以有一个阳明这个号,是因为他长大以后,在绍兴阳明洞看书学习,后来又在此创立阳明书院,广收门徒,所以大家称他为“阳明子”。 。在王阳明十岁的时候,他父亲王华科举考试中了头名状元,在京城做官。于是第二年,他的祖父王天叙便带着他前往京城。祖孙二人路过金山寺时,王阳明的祖父与人喝酒赋诗,诗未成,十一岁的王阳明便吟道:“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当时人都是啧啧称奇。王阳明曾问他的私塾老师:“何为第一等事?”塾师说:“惟读书登第耳。”王阳明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王阳明十五岁在北京,他三登居庸关,有经略四方之志。在余姚读书时,王阳明的几个兄弟和妹夫,与他在一起学习。其他人都自叹不如他,说:“彼已游心举业外矣,吾何及也!” 。王阳明十七岁结婚,他娶的是一位诸姓女子。过去男子结婚有六礼,其中有条是“亲迎”。他的岳父当时是江西布政司参议,所以王阳明是到江西南昌完婚。结婚当天,王阳明偶然进了一座道观,见一道士在那里趺坐。便与道士谈起养生之术,与道士相对而坐,竟然忘记回家,还是第二天早晨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