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小学数学“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说课稿.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数学“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说课稿.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2/22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数学“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说课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相遇求时间的应用题”说课稿三锡芳前田小学王辉祥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6页的复****题和例4,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和练****十四的第5-8题。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之后进行教学的,学生对相遇问题的各个要素(运动方向、运动时间、运动结果)和其数量关系(两人的路程和=两地的距离、两人的速度和×时间=两地的距离)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还比较肤浅,对相遇问题中各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还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解,为此,我把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定为本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另外,注意到五年级的学生因其心理、生理原因,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学****中都普遍存一个粗心大意、丢三落四的不良****惯,故把培养学生细心、认真个性品质作为本节课的情感教育目标。把分析数数量关系(两地的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教学时,首先,以归纳复****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通过归纳复****相遇求路程问题的结构特征(方向:相向、时间:同时、结果:相遇),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相遇求路程问题的数量关系:速度和×时间=两地距离,为学****新知识做好铺垫。然后,通过改编复****题引出相遇求时间的应用题例题4,同时引导学生一同画线段图帮助理解,并分析出解题思路。思路一:由复****题的第二种解法(50+40)×3,根据乘法各部分的关系直接得出: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即270÷(50+40)。思路二:1分钟,两人共走(50+40)米;2分钟,两人共走2个(50+40)米;用几分钟走完270米,就是几分钟相遇,也就是求270米包含有几个(50+40)米,因此用270÷(50+40)。通过分析解题思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成共识: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成功突破教学难点。随后,让学生进行模仿练****做一做”、练****十四的第5、6题,理清学生的解题思路。最后,出示变式题练****十四的第7、8题,更进行一步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教学时节奏比较紧,原来计划在教学完例4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