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9.20逍遥渊明.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9.20逍遥渊明.doc

上传人:一花一世 2019/2/22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9.20逍遥渊明.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悲从中来:关于人生逍遥的终极思考2008年09月18日17:12凤凰文化专栏【大中小】【打印】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好了,这里就看得比较清楚了,说为什么“鹏”还达不到“逍遥游”的境界。因为有这诸多的限制。本段先以水设喻,说水如果不深的话,那就载不起大船。你看,如果倒一杯水在地面的一个小坑上,那小草粒就可以像船一样在上面漂;但你要是把杯子放上去,这水就承受不起了,这“船”也漂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船太大了。然后说这个风也是一样,如果不“厚”的话,就承载不起那样大的翅膀。接下来就引出本段中心的论点了:“鹏”要想飞到南边的话,先要升上九万里的高空,然后才借助风的力量。还有什么限制?“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夭,初生。也就是未长成,未完成。“夭折”就是这么来的。阏,止也。“夭阏”,就是中途停止。什么中途停止呀?风。因为“鹏”往南冥飞借助的就是风,所以这个风中途不能停。这些条件满足了,“鹏”才能考虑着往南边飞。你看,还是很不容易的,有这么多的限制。所以后文才说,这个不叫“逍遥”。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接下来很有意思,拿小虫小鸟来举个例子。蜩,就是蝉;学鸠,其实应该写做鸒鸠,鸒读“预”,就是一种小鸟。你看这两个小家伙说什么。它们在嘲笑“鹏”,说这个大家伙太呆笨了。你看我,想飞就马上飞。“决起而飞”。决,疾貌。意思就是我用不着等什么风呀,海动呀什么的。这个和“鹏”的有所待是相对的。“榆枋”是两种树。我这突然一飞就要飞到榆枋这树上。“抢”,突也。突击的意思。那什么叫“时则不至而控于地”呢?有人理解为“有时候我到不了就落到地上”。这样也能说得通。不过这个“时”,最好解作“时辰”,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个钟头。意思是“我要是飞了两个钟头还到不了的话我就落在地上”。“而已矣”。就这样就好了。为什么这样理解呢?因为“蜩与学鸠”的例子是和“鹏”飞南冥的例子相比较。南冥远,而榆枋近。还有什么可以比较的?“鹏”飞到南冥要多久?六个月,来回就要一年。那“蜩与学鸠”抢榆枋呢?一个时辰。后面不是说了吗:“小年不如大年”。这样子一对比,就可以看出《庄子》的文法之妙了。这段话译成白话就是“蜩与学鸠”觉得自己挺美,挺逍遥。说我想飞就飞,我目标呢就是飞到榆枋上,这哪用做那么些准备呀?考虑来考虑去的,多麻烦。我要是飞个把小时还飞不到,我就落到地上歇歇腿,再飞嘛。你“鹏”不就是去南边吗,要飞九万里那么高呀?用得着吗?然后庄子马上就反驳了。说“适莽苍者”,我在草原上走,“三餐而反,腹犹果然”,一天不到就能打个来回,准备三餐饭就好了。那如果“适百里”呢?那就得“宿舂粮”,几个晚上捣米储食。那要是去千里之外呢?就得准备三个月的粮食。这两个小小的虫子又怎么去懂得这个道理呢?所以这段意思是,如果眼光太狭窄了,见识太短浅了,什么也不懂,只觉得自己挺美,挺逍遥。这个也不是真的逍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