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普通话》教案  绪  论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语言和语言特点,普通话的形成和特点,汉语方言和方言分区以及新时期国家语言文字的方针,推广普通话和普通话测试的情况。激励学生热爱并学好普通话。教学重点和难点:   “语言”、“共同语”、“方言”、“普通话”等基本概念以及现代汉语的形成、特点。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   课件演示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节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是一种工具(二)语言是人们在交际时使用的工具(三)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二、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一)语言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1、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2、社会也不能没有语言(二)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区别1、单位的明晰性2、结构的层级性3、能产性4、传授性  第二节 普通话与汉语方言一、汉语的发展概况1、殷商时代1889年在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甲骨刻辞,甲骨文这种书面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统一汉语的作用。2、春秋战国时期存在两种情况情况:(1)“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五方之民,言语不通”                (2)出现了以王畿成周一带方言为基础的书面语——雅言3、秦出现“书同文”的局面,消灭了文字异形现象,促进了统一的书面语言的巩固和发展。4、汉“通语”成了当时的书面共同语,出现了《史记》和乐府文学,对推广书面语起了推动作用。5、唐宋时代 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形成了新的书面语——“白话”,进一步促进了北方方言的推广和统一。6、元明清金、元、明、清定都北京,北京成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中心,北京话作为“官话”得以在全国推广。7、“五四”运动时期“白话文运动”与“国语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书面语与口语日益接近,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8、新中国成立后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最后形成和全面推广提供了全部的历史条件和物质基础。1955年,中国科学院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二、汉语方言和方言分区(一)方言与共同语1、方言:是全民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2、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3、方言和共同语的关系(1)在共同语形成之前,方言是形成共同语的基础;在形成之后,方言是共同语的分支和变体。(2)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二)汉语方言的分类 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1、官话方言:北方方言、北方话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3%,代表方言:北京话。(1)华北、东北方言京、津、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2)西北方言山西、陕西、甘肃、以及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3)西南方言四川、云南、贵州以及湖北的大部分(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4)江淮方言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2、吴方言:%,代表方言:上海话。3、湘方言:%,代表方言:长沙话。4、赣方言:%,代表方言:南昌话。5、%,代表方言:梅县话。6、粤方言:%,代表方言:广州话。7、闽方言:%,代表方言:福州话、厦门话。   思考题:  1、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2、汉语的发展概况是怎样的?各个时期的“代表”是什么?  3、汉语有哪些方言区?各方言区的代表方言是什么?  4、闽方言有哪些次方言?说明自己的方言属于哪一种方言。   第一章语音概说第一节 语音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   讲述普通话语音的三大属性,要求学生能掌握语音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重点:   语音的三大属性,语音的四要素。教学难点:   语音的社会属性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   课件演示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什么是语音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能够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二、语音的性质(一)语音的生理性1、肺和气管:肺是人呼吸气流的动力站,也是气流的活动风箱,由肺部呼出的气流是语言的原动力。2、喉头和声带:声带是语音的发音体3、口腔和鼻腔:口腔是语音的主要制造厂,是形成各种音素的主要器官。(二)语音的物理性1、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音体振动频率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