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东北抗联精神主题党课讲稿.doc

格式:doc   大小:48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东北抗联精神主题党课讲稿.doc

上传人:pppccc8 2019/2/23 文件大小: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东北抗联精神主题党课讲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东北抗联精神主题党课讲稿彭传杰二十世纪30-40年代,在中国发生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战争,是一场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英勇不屈,顽强抗争,不畏牺牲,与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坚决的、持久的斗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中国东北战场上,中国共产党颂导的东北抗口联军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同强大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英勇的斗争,直到抗战取得最后胜利。在这场战争中,东北抗日联军创造出永恒不朽的光辉业绩,谱写Y—曲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英雄篇章,铸就了光耀千秋、彪炳史册的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的主要内涵: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顽强、前仆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畏牺牲精神;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休戚与共、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一、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对我国东北的侵略战争。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仅4个刀零18天的时间,日军就占领了东北全境的主要城镇,烧杀奸掠,无恶不作,东北三千万同胞沦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富存抗故御侮传统的东北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推动下,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口斗争,各种形式的义勇军奋战在抗日杀敌的战场上。然而,在日本侵略军的大举进攻下,多数义勇军仅战斗一年左右就纷纷溃散了,只有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抗日武装,坚持抗战,不屈不挠,历经反日游击队(1931—1933年)、东北人民革命军(1933—1936年)和东北抗円联军(1936—1945年)等发展阶段(一般统称为“东北抗日联军”),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立即向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体共产党员发出了“抗日救国”的号召,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崇山峻岭之中,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期的、决死的斗争。来自河南的杨靖宇,来自云南的周保中,来自辽宁的赵尚志,来自安徽的童长荣,来自山东的王德泰,来自山丙的魏拯民 ,他们舍弃家庭,拯救国家;舍弃亲人,拯救人民;舍弃生命,报国驱敌,把中华民族爱国自强的光荣传统升华到崭新的阶段。东北抗联三军三闭政委赵一曼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县一个相当富右的家庭,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少年时代就积极投身于反帝爱国运动,二十一岁时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把年幼的儿子寄养在上海的亲戚家中,勇敢地投身于艰苦的东北抗日战争。在从事地下工作时,她机智勇敢,在敌人的监视下完成一项又一项艰巨任务。一次,工会的同志们正在哈尔滨的太阳岛上租房开会,大家以打麻将为掩护,聚精会神地讨论问题。突然,一个***特务闯了进来,桌上的文件己来不及收藏。赵一曼急中生智,将半盆酱糊猛泼到特务的脸上。特务一时懵了,睁不开眼,张不开嘴,被大家按倒在地,牢牢捆住,封住嘴巴,塞入床下,入夜后沉入松花江,保证了会议的正常进行。转入武装斗争后,她英勇善战,屡出奇兵。一次,抗联三军三团被日伪军包围,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敌人却越聚越多,形势对我军十分不利。晚上,漫山遍野突然枪声喊杀声大作。原来是赵一曼率领农民自卫连和广大群众杀上来了。人们按照赵一曼的部署,一面拼命呐喊,一面直逼敌人指挥部。敌人一时摸不清头脑,只觉得兵如潮水,吞天没日而来,吓得浑飞魄散,仓皇逃命。我军里应外合,乘势冲杀,缴获了大批武器,生俘了一批日伪伤兵。不久,円伪的报纸竟把赵一曼说成是一员“红枪白马”的女将,“猖獗于哈东地区”。在一次战斗中,她为了掩护同志们撤退,不幸受伤被俘。在监狱中,她受尽酷刑,却坚贞不屈。凶恶的口本特务把竹签钉入她的手指,但得到的只是痛斥。她具有惊人的胆略,甚至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动员两位医务人员投身抗日斗争,保护她逃离虎口。不幸再次落入魔掌后,敌人决定将她杀害。在前往刑场的路上,赵一曼给年幼的儿子写下一封信,在信的最后,她叮嘱儿子:“宁儿”,“在你长大***以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哪个母亲不爱儿子,哪个幼子能没母亲,但为了拯救祖国,赵一曼义无返顾,慷慨捐躯。抗联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宋铁岩,出生于吉林省永吉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他智力聪颖,好学上进,1931年春考入北平中国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他虽体弱多病,但决心“策马提鞭赴战场,巨觚三杯热胸膛”,于1932年秋回到东北,投身于艰苦的抗日斗争。在他与家人的最后一次会面时,他叮嘱妻子:“孩子念完书,一定不能给口本人千事!”妻子深情地点着头,接过丈夫的《前进》诗集,里边有这样的诗句.•“用鲜红的热血”,“创造起未來的世界”。他对心情沉重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