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一、家庭环境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3
(一)家庭成员关系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联系 3
(二)家庭结构和家居环境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联系 3
(三)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联系 4
(四)父母的个人修养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联系 4
二、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4
(一)融洽的家庭成员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4
(二)良好家居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5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5
(四)优秀的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5
三、良好环境的培育途径 5
(一)正确处理亲子关系 5
1、尊重孩子 6
2、倾听孩子 6
3、包容孩子 6
(二)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7
1、摒弃学习至上论 7
2、不过分溺爱孩子 7
3、适度责罚孩子 8
4、否定不打不成材 9
5、不过度干涉 9
(三)提高父母个人修养 10
1、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0
2、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0
3、加强品德修养 11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1
论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概念的理解也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由于亚健康的盛行,人们不仅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而且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小学生正处在生理状况、心理状况,人际关系都迅速发生变化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应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家庭环境作为他们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是否融洽和谐,家居环境是否良好,父母个人修养、父母的教养态度和家庭教育方式等都将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促进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环境心理健康家庭教育个人修养
一、家庭环境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一)家庭成员关系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联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有些家庭属于“内向型家庭”,这种家庭成员在面临外部压力时往往互相依赖,互相参与,在这种家庭环境下生活的孩子容易缺乏与其他人的分化,容易采取投射的防御机制,在严重的应激情况下,容易产生神经症或防御性神经症,相反,“外向型家庭”的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彼此之间有隔阂,呈现早期分离的倾向。如果家庭不和,夫妻反目,整天争吵,大骂不断那就不可能有时间、精力和心思去考虑、商量、协调有关子女教育和培养的问题,就可能出现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不闻不问,彼此推诿,对孩子冷淡,甚至拿孩子出气的情况,因而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行为、个性和品德的发展,进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二)家庭结构和家居环境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联系
现代家庭越来越趋向“小型化”,与从前的大家庭相比,家庭中参与教育孩子的人数相对减少,在小型家庭中,教育者的观念和方法比较容易达成统一,但是家中缺少兄弟姐妹,对小学生交往产生不良影响,使其容易产生“孤独感”,形成性格孤僻,不合群等心理偏差。另外,由于现代家居的独门独户化,使得小学生同伙伴邻居的交往明显减少,无论活动范围还是活动内容都受到极大限制,这样的家居环境既不利于小学生扩大生活范围,增长知识,又不利于小学生的社会化。对于城市小学生而言,都市人口过于密集,导致小学生活动空间不断缩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室外活动的机会,也就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小学生体质的发育,同时也影响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联系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不同,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一些父母对子女缺少爱心、理解、支持与关注,忽视对子女精神需要的满足及独立性,甚至把个人的设想强加给子女。父母的冷漠、忽视常常使子女产生无价值感、自卑感、不信任感与不安全感,并且在以后与人交往中表现出紧张、彷徨、犹疑或退却;一些父母对子女持有一种专制态度,专制的父母常常运用自己的权威,而无视子女的权利与自尊,这种专制的教养方式往往造就出顺从型子女,而顺从型子女在与人交往中表现出被动、独立性差、过分小心等消极的性格品质。有些父母对子女过度保护,这种过度保护虽然使子女体验到父母的关心、爱护,体验安全感,但在父母“保护伞”的呵护下,子女自身能力的开发受到了限制,使其人格和心理都不能健康发展。
(四)父母的个人修养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联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直接、最经常、最持久的榜样,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产生的各种影响都会很自然的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极为深刻的烙印,而子女又总是以父母的要求作为自己生活的准则,以父母对周围人和事的标准作为自己评判是非的依据,同时,孩子又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往往对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和一切要求都不加取舍的兼收并蓄,盲目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