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直梁纯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直梁纯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b21547 2019/2/23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直梁纯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直梁纯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直梁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记录及结果处理: 1、纯弯梁受载简图,内力图及测点布置简图: 受载图弯矩图 2、纯弯梁尺寸,测点坐标及材料弹性常数梁宽=,梁高=,弹性模量E=测点坐标Y1=,Y2=,Y2=3、测量应变时应变片接桥方法 c)测点布置,受载点距支承的距离a=,Y4=,Y5= y 一、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多功能实验台,静态数字电阻应变仪一台,矩形截面梁,游标卡尺三、,实验装置简图如下所示。计算各点的实测应力增量公式: ??实i?E??实i?? i? ?MyiIz 计算各点的理论应力增量公式: : ?' ?? ? 四、实验步骤 ,力作用点到支座的距离以及各个测点到中性层的距离;,估算最大荷载,即: Fmax bh2 ???,然后确定量程,分级载荷和载荷重量;?3a ,分清各测点应变片引线,把各个测点的应变片和公共补偿片接到应变仪的相应通道,调整应变仪零点和灵敏度值; ,以后每增加一级荷载就记录一次应变值,。根据实验数据决定是否再做第三次。五、实验数据及处理 Fn; 梁试件的弹性模量 E??1011Pa h=㎜,b=㎜ d =90㎜梁试件的横截面尺寸支座到集中力作用点的距离各测点到中性层的位置: y1= ㎜y2 =㎜ y3=0㎜ y4= ㎜y5=㎜六、应力分布图(理论和实验的应力分布图画在同一图上) 七、思考题 ? 答:应变片是比较高精度的传感元件,必须考虑温度的影响,所以需要把温度补偿片贴在与构件相同的材料上,来消除温度带来的应变。 ? 答:影响本实验的主要因素:实验材料生锈,实验仪器精度以及操作的过程。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2) 用电测法测定纯弯曲梁受弯曲时 A?A截面各点的正应力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了解电阻应变仪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二、实验设备 CM-1C型静态电阻应变仪,纯弯曲梁实验装置三、弯曲梁简图: 图5-1 已知: L?630mm、a?160mm、b?20mm、h?40mm、c?h/6、E?200GPa A?A截面处粘贴七片电阻片,即R1、R2、R3、R4、R5、R6、在梁的纯弯曲段内 R7。R4贴在中性层处,实验时依次测出1、2、3、4、5、6、7点的应变,计算出应力。四、测量电桥原理构件的应变值一般均很小,所以,应变片电阻变化率也很小,需用专门仪器进行测量,测量应变片的电阻变化率的仪器称为电阻应变仪,其测量电路为惠斯顿电桥,如图所示。如图所示,电桥四个桥臂的电阻分别为R1、R2 、R3和R4,在设 A、C端接电源,B、D端为输出端。 A、C间的电压降为U 则经流电阻R1、R4的电 U 流分别为I1? R1?R2U ,、I4? R3?R4 ,所以, R1、R4两端的电压降分别为UAB?I1R1? R1 U R1?R2 为 UAD? R4 U所以B、D端的输出电压 R3?R4 ?U?UAB?UAD? R1R3?R2R4R1R4 U?U?U R1?R2R3?R4(R1?R2)(R3?R4) 当电桥输出电压?U ?0时,称为电桥平衡。故电桥平衡条件为R1R3?R2R4或 R1R4 ?R2R3 设电桥在接上电阻R1、R2、R3和R4时处于平衡状态,即满足平衡条件。当上述电阻分别改变?R1、?R2、?R3和?R4时?U?U (R1??R1)(R3??R3)?(R2??R2)(R4??R4) 略去高阶微量后可得(R1??R1?R2??R2)(R3??R3?R4??R4) ?U?U R1R2(R1?R2)2 ??R2?R2?R3?R4???R?R?R?R?? 134??1 ? U??R1?R2?R3?R4? ????? 4?RRRR? 上式代表电桥的输出电压与各臂电阻改变量的一般关系。在进行电测实验时,有时将粘贴在构件上的四个相同规格的应变片同时接入测量电桥,当构件受力后,设上述应变片感受到的应变分别为?1、?2、?3、?4相应的电阻改变量分别为?R1、?R2、?R3和?R4,应变仪的读数为?d? 4?U ??1??2??3??4KU 4?U ??1??2KU A、B和B、C 以上为全桥测量的读数,如果是半桥测量,则读数为?d半? 所谓半桥测量是将应变片R3和R4放入仪器内部,R1和R2测量片接入电桥,接入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