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空气中微生物的测定实验报告.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空气中微生物的测定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wu190701 2019/2/23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空气中微生物的测定实验报告.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空气中微生物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室环境微生物的检测班级:生物工程123姓名:赵家熙学号:XX 摘要: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须环境,也是微生物借以扩散的媒介。空气中存在着细菌、真菌、病毒、放线菌等多种微生物粒子,这些微生物粒子是空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验室中的环境是更为重要的,对微生物的要求更加的高,一个好的实验室环境可以让实验结果更加的精确。本实验通过对实验室空气的采集,对微生物的培养及染色观察来证明证明实验室环境存在微生物,也证明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关键词:实验室环境,空气,微生物检测,革兰氏染色,形态观察正文: 前言实验室空气微生物含量多少可以反映该实验室的空气质量,需要测定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空气污染微生物。实验室的空气中微生物越少,代表在该实验室做微生物实验的时候误差会小,成功率会高。本实验以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培养实验室中的微生物,利用革兰氏染色法及显微镜观察实验室中空气中的微生物种类及形态。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粉,Nacl。耗材培养基无菌水,石棉网,电炉,酒精灯,培养皿,三角瓶,500ml烧杯,玻璃棒,超净工作台,Ph试纸。方法取样采集实验室空气样本制作培养基在500ml烧杯内加水200毫升,放入牛肉膏、蛋白胨和***化钠,做记号,放在火上加热,待烧杯内各组分溶解后,加入琼脂,不断搅拌以免粘底。停止加热后冷却,加入配置的NaOH溶液调节PH值至后倒入三角瓶。高压灭菌将培养皿和三角瓶用报纸及绳包装后,利用高压灭菌锅将培养皿和装有培养液的三角瓶高压灭菌,121度维持20分钟. 分装培养液及加入样本在超净工作台上将三角瓶中的培养液分装到6个培养皿当中,等培养皿中培养液冷却凝固,将其中三个加入实验室中的空气样本,二个加入超净工作台空气,一个作为对照组。对照组A,实验组B贴标签做记号,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革兰氏染色,观察其种类,形态将培养好的带有微生物菌落的培养基拿出,取干净的载玻片于实验台上,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无菌蒸馏水,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红,待冷却后从斜面挑取少量菌种与玻片上的水滴混匀后,在载玻片上涂布成一均匀的薄层,涂布面不宜过大。利用高温,手持载玻片的一端,标本向上,在酒精灯火焰外层尽快的来回通过2~3次,共约2~3秒钟,放置待冷后,进行染色。初染:用结晶紫染色1min后水洗,吸干。媒染:加碘液1min后水洗,吸干。脱色:用脱色液脱色30s,水洗,吸干。复染:用番红复染3min,水洗,吸干。待标本片干后置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发现目标物后用油镜观察,注意细菌细胞的颜色。 图3图4 图 5 图6 分析此次实验实验目的基本完成,但仍存在一些误差。本实验采取1个培养基无菌作为对照组,另外5个作为实验组,3个采用实验室空气,2个采用超净工作台空气5个实验组中,有一个培养皿没有生长出细菌,由于倒培养基操作时培养液倾倒过少,导致无法满足细菌生长代谢繁殖的所需能量。如图四,是培养皿中长出的细菌,经查询,此细菌为呼吸道内的杂菌,由于操作时操作者不慎咳嗽将菌注入培养皿中。如图6使用革兰氏染色法,但镜下观察有重叠现象,制片时为彻底打散细菌。 ,其他良好,经讨论,我们认为无菌操作时十分重要的,本实验操作简单,步骤清晰,答题没有改动的地方,但在其中一个操作过程中,把培养皿直接放在教室中和超净工作台上是不可取的,导致上述分析中的失误。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无菌操作。 [1].《公共场所空气的微生物检测报告》孙艳萍[2].《图书馆内外空气微生物检测及资源保护》王伯秋[3].《基础生物学实验技术》主编:陈永富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XX 微生物实验报告一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实验目的: 1学****并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原理和方法 2学****用稀释涂布法分离微生物 3认识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原理实验材料: 1土样溶液,无菌生理盐水 2取液器(1000μL一支,100μL一支),培养箱,培养皿(12个),无菌有帽试管,三角瓶,无菌涂棒,接种环,1000μL无菌吸头若干,记号笔,酒精灯,火柴,试管架实验步骤: A培养基的制备(已提前制备好) B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检测,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作如下实验 1取三个平板,用100μL的取液器分别吸取100μL的河水、豆浆、豆奶,均匀加在三个培养基上,并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布均匀(要多涂几次,时间约1-2分钟,使细菌均匀分布)。2再取三个平板,三个同学分别用手指(未洗过)在培养基上涂抹几秒钟,一个同学对应一个平板。 3再取一个平板,其中一个同学将手用肥皂洗过后,再在培养基上涂抹。 4再取一个平板,打开皿盖,一个同学对着培养基咳嗽,使口腔中的气流和飞沫落到培养基上。 5再取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