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临床教学大纲--骨二科.doc

格式:doc   大小:7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临床教学大纲--骨二科.doc

上传人:pppccc8 2019/2/24 文件大小:7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临床教学大纲--骨二科.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尺挠骨骨折前臂的旋转功能:极其重要,一旦发生旋转障碍,要恢复非常困难。相关关节上尺挠:肘关节囊、环状韧带和方形韧带。后者制约桡骨的活动范围下尺挠:腕关节囊、掌背韧带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后者是下尺桡关节最主要的稳定结构尺骨相对较直,远2/3适于髓内固定。但整体上存在向背侧的弧度,与桡骨类似。挠骨形态复杂,分别以挠骨结节和挠骨最大挠侧弯曲点为中心形成旋后弓和旋前弓,分别位于桡骨远近连线的两侧。旋后弓和旋前弓并不在同一平面内,在挠骨的正侧面都看到这两个弯曲。尺骨相对固定,挠骨围绕尺骨旋转。旋转轴自挠骨头至尺骨茎突基底。前臂旋转时,尺骨也向背侧、挠侧作弧线摆动。当桡骨旋转时,尺骨的旋转、运动轴有移动。最大桡骨弧度和最大桡骨弧度定点比值是用来描述挠骨的重要参数。最大挠骨弧度(a):前臂正位X光片上,挠骨结节至挠骨远端最尺侧突起做连线,做此线之垂线至桡骨最大外侧弧度处,此垂线之长度以mm为单位,即为最大挠骨弧度。最大挠骨弧度定点值(A):桡骨结节至桡骨远端最尺侧突起连线长度为Y,与最大桡骨弧度线有一交点,桡骨结节至交点的长度为X,A=X/YXIOOo最大挠骨弧度正常值:±。最大桡骨弧度定点值正常值:±。最大挠骨弧度的改变与前臂功能密切相关,最大桡骨弧度定点比值(LMKB)不超出正常的5%,前臂旋转功能优良,握力正常。LMRB过度矫正或矫正不足时均影响前臂旋转功能及握力。骨间膜骨间膜起自挠骨斜向远端止于尺骨,中1/3增厚称中央束,。骨间膜于轻度旋后位(旋后20°)时最紧张,旋前位时松弛。切开下尺挠三角软骨复合体,前臂稳定性减少8%,切开三角软骨复合体及中央束近端的骨间膜,前臂的稳定性仅减少11%,而切开中央束,前臂稳定性减少71%。骨间膜增厚的中央束是重要的稳定结构,在桡骨头损伤需切除时,对保持挠骨长轴方向上的稳定起重要作用(Essex-Lopresti)。前臂的肌肉按功能,前臂的旋转肌分为两组,即旋前肌组:旋前方肌和旋前圆肌;旋后肌组:旋后肌和肱二头肌。按结构,也分为两组,短而扁的静力肌组,力臂短,为启动肌:旋前方肌和旋后肌;长的动力肌,是主要的运动肌:旋前圆肌和肱二头肌此外,起于前臂尺侧而止于腕关节及手挠侧的肌肉,如挠侧腕屈肌,产生使前臂旋前的力量;起于尺骨和骨间膜背侧的肌肉,外展拇长肌、外展拇短肌和拇长伸肌,则产生旋后的力量。X线检查前臂骨折后投照X光片时,为减少患者的痛苦,不能强求上述前臂与肘关节的一致,须按如下要求投照:(1)包括上下尺挠关节,(2)以肘关节正侧位为标准,不要纠正前臂所处的位置我院改良了Evans的方法,根据肘关节侧位X光片上,桡骨结节的变化和桡骨远端尺骨切迹前后角与尺骨头的重叠,判断前臂的旋转以及骨折后远近段的旋转错位,评价闭合整复和手术后骨折两端的旋转错位。尺骨切迹前角大而尖,后角小而圆,下尺挠关节向背侧倾斜30°,因此下尺桡关节间隙在前臂旋后30°的肘侧位片上最清楚,前后角均不与尺骨小头重叠,自此旋前则前角逐渐与尺骨小头重叠,旋后则后角与尺骨小头重叠前臂旋转时尺骨并不旋转。从正面观察,尺骨茎突位于尺骨小头背面正中。尺骨下段骨折时,远折段受旋前方肌牵拉而旋后。肘正位和侧位X片上均可观察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