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体育三班简报
体育场大课间活动专刊
主编:吴彦春
副编:李志刚
责编:师伟
大课间模式开展说明
活动目标
1、开展大课间活动,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2、通过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落在实处。
3、在大课间活动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运动项目,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4、通过大课间活动,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通过大课间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活动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全员参与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目的。
3、安全第一原则。严密场地、器材管理,落实行政值周、班主任、副班主任职责,强化活
动过程管理,制订安全预案,全方位贯彻“安全第一”原则。
4、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我校场地小,在校学生多,人均占地面积不足的特点,采
取以年级为单位,室内、室外分组活动的形式。室外以学校快乐体育训练为主,群体竞赛为
辅;室内以班级特色创建为主,室内游戏、室内体育活动为辅。
5、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从实际出发,以全面落实教学计划,又不
增加学业负担为前提,合理地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内容,将艺术、体育、特色创建融为
一体。
6、创新型原则。我校场地小,学生多,大课间活动适宜开展有利于健康的游戏,跳皮筋,踢毽子,
跳绳,摇呼啦圈,拍球,丢沙包之类的活动。
大同城区体育大课堂剪影
中央7号文件节选
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