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格式:doc   大小:71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一花一叶 2019/2/24 文件大小:7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余姚市委关于制定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余姚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全面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今后五年引领全市经济和社会转型发展的行动纲领。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现实基础“十一五”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两创”总战略和“六大行动计划”,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较好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全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5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规模总量继续扩大,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基本竞争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前列,并先后获得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加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义务教育基本实现高标准普及,教育网点布局调整成效显著;公共文化网络建设顺利推进,体育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人口计划生育事业稳步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平安余姚”建设全面推进;宜居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城市化率达到55%,成功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十大县级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改革开放成效明显。开放型经济平稳发展,对外贸易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质量渐趋优化,“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各项改革深入推进,行政许可、招投标等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生态市建设全面推进,城市污水收集、饮用水源保护等环境工程顺利推进,全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进一步强化,循环经济试点及示范单位建设成效显著,顺利创建成为首批省级生态市。(二)发展环境从国际环境看,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但国际金融危机使得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孕育重大科技创新、催生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有望成为突破口,全球要素流动速度加快,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整体转移的趋势明显,气候变化和国际金融体系等全球治理问题更为凸显,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创新和转型升级处于孕育期,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这对外向度极高的余姚经济发展,既带来了调结构、促转型的历史性机遇,也带来了保增长、求变革的普遍性挑战。从国内环境看,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快速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立足扩大内需成为根本政策取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培育,经济发展动力、活力充足。长三角区域规划深入实施,各地国家战略、各类先行试点相继推进,区域竞争格局更加激烈多变。这对区位条件极好的余姚,既带来了转型发展、提升发展的有利条件,也带来了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的重大压力。从区域环境看,浙江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不断巩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主线,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空间有效拓展,“十二五”时期将进入转型发展关键期。“大桥经济”效应逐步显现,宁波都市区规划深入实施。这对发展基础较好的余姚,既带来了接轨大上海、融入都市区的难得契机,也带来了要素大集聚、功能大提升的更高要求。(三)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并进,坚持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并重,坚持城市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并行,坚持“富民”与“强市”并举,深入实施工业振兴、产业提升、需求拉动、城市再造、区块联动、民生关爱行动计划和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着力打造综合实力雄厚、创新活力迸发、人文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生活富裕安康的幸福城市和现代化中等城市。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十二五”时期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把转型升级作为发展的突出主线。坚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优化投资结构,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先进制造业集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城市经济,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