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谈“蝴蝶”“螃蟹”“蚯蚓”结构类型问题.doc

格式:doc   大小:15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谈“蝴蝶”“螃蟹”“蚯蚓”结构类型问题.doc

上传人:乘风破浪 2019/2/24 文件大小:1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谈“蝴蝶”“螃蟹”“蚯蚓”结构类型问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谈“蝴蝶”“螃蟹”“蚯蚓”的结构类型问题-汉语言文学谈“蝴蝶”“螃蟹”“蚯蚓”的结构类型问题 陈孝玲摘要:“蝴蝶”是单纯词还是合成词,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认为“蝴蝶”是合成词,“蝴蝶”之“蝴”源于“胡”,表示“大”。许多高校现代汉语教材之所以把“蝴蝶”列入单纯词,除了缺乏历史的观点这个原因外,还因为“胡”作为词,本义和引申义皆无“大”义,“大”是其语源义。关键词 :蝴蝶单纯词合成词语源义一、蝴蝶许多高校现代汉语教材举例提到“蝴蝶”这个词,都把它列入单纯词,如邢公畹[1]的《现代汉语教程》及黄伯荣、廖序东[2]主编的《现代汉语》,时间较晚的如崔希亮[3]的《语言学概论》。但1999年至2002年发表在《中国语文》上的几篇前后相继讨论“蝴蝶”命名理据的文章[4][5][6],推翻了传统的看法,认为“蝴蝶”是偏正型的复合式合成词,“蝴”的本字为“胡”,“胡”是有实义的语素。高校现代汉语教材把“蝴蝶”视为非双声叠韵的联绵词,是缺乏历史的观点的表现。沈怀兴[7]早在1993年就指出了这一点,他认为:“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我们研究现代汉语的人也应当有点历史观点,应当知点古。”沈怀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关键。除了沈怀兴提到的这个原因之外,笔者认为现代汉语教材之所以将“蝴蝶”视为单纯词,还有另外的原因,“胡”的语义问题是关键所在。刘萍认为“蝴蝶”之“蝴”本字是“胡”,义为“胡须”。沈怀兴也认为“蝴”的本字是“胡”,义为“胡须”,这种看法最早来自李时珍《本草纲目》:“蝴蝶轻薄,夹翅而飞,枼枼然也,蝶美于须,……故又名‘胡蝶’,俗谓‘须’为‘胡’也。”严修鸿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蝴蝶”之“胡”义为“大”,并提出魏人张揖的《广雅释诂》中的“胡,大也”为证。此外,严文还从声训的角度,提出从“胡”得声的字多有“大”义,如“湖”和表示“大蒜”的“葫”,还有带“胡”语素的词语如“胡沙”“胡蜂”常称“大物”,以证“胡”确有“大”义。梳理“胡”的词义发展脉络,并无“大”义。“胡”本指牛颈部的垂肉。《说文》:“胡,牛颔垂也。从肉,古声。”段玉裁注:“胡,颐也。牛自颐至颈下垂肥者也。”作“胡须”讲的“胡(鬍)”来自动物的“颔垂”,也就是段注说的所谓“颐也”。杨树达说,今人谓须曰胡,亦以垂于颌下受名也。王力也说,“鬍”,鬍鬚。“鬍”是“胡”的区别字,以别于表“何”的“胡”。后相关引申指“胡须”,在古代还指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这大概是因为他们大都长着大胡子、络腮胡子的缘故,再泛化为“外国人”,因为对异族缺乏了解,所以觉得怪异,于是又有了“任意乱来”义。“胡”的这些词义,研究现代汉语的人应当还是知道的。“胡”表示“大”,在文献中的例证很少。《诗经·大雅·生民》有“胡臭”,清马瑞臣通释:“胡臭,谓芳臭之大。”《仪礼·士冠礼》:“永受胡福。”《逸周书·谥法》:“胡,大也。”《广雅·释诂一》:“胡,大也。”其实“胡”的“大”义,并不是词义,而是语源义。这就是在文献中“胡”的“大”义只能找到几个随文释义的例证的原因。“语源义”是殷寄明[8]在1998年《汉语语源义初探》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汉语语词的词汇意义通常分为本义、引申义、假借义、比喻义等类型,语源义也应该是词义的基本类型之一。语源义是音义的直接结合体,文字只起记音作用,是一种隐性语义。如“甬”声承载有“中空、空”之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