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诗词格律浅说-精.ppt

格式:ppt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诗词格律浅说-精.ppt

上传人:用户头像没有 2015/10/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诗词格律浅说-精.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诗词格律浅说
深圳市福田区教研中心
主讲:薛强
2007年9月20日
“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体诗可以写一些,但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
——毛泽东《给<诗刊>编辑部的一封信》
“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毛泽东《致陈毅的一封信》
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有一定的句式和音节,但写法较为自由,不受格律限制;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以律诗(包括律绝)为代表,格律要求甚严。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宋时期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亦有较严格的格律要求。
诗词的平仄格式,是古代文人约定俗成的产物,在表情达意方面有着特别的韵律。在历史的传承中出现过不少变调,这种创新没有损害诗词的表达,反而具有独特的韵味。
鲁迅倡导:新诗要顺口、有韵、易记、能唱。
一、押韵
押韵,是诗词格律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指的是在诗词的一定位置上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即同韵字都可以用来押韵。
在诗歌中,音的高低、轻重、长短的组合。匀称的间歇或停顿,句中句末或行末用同韵同调的音相和谐,就构成为韵律。它能加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古代诗韵共有106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北京话做标准音后,不计四声,只由韵母分类就只有十八韵了。而民间为使用更方便,就另归类为十三韵,也叫十三辙。
十三辙













怀















ɑ
o e
i
u
ai
ei
ɑo
ou
ɑn
en
ɑnɡ
enɡ
onɡ
i

ie
iɑo
iou
iɑn
in
iɑnɡ
inɡ
ionɡ
u

uo
uai
uei
uɑn
uen
uɑnɡ
uenɡ
ü
üe
ü
üɑn
ün
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xuan)。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pian)。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shan)。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huan)。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yan)。
(天仙韵)
鹧鸪天 宋·晏几道 (青城韵)
彩袖殷勤捧玉钟(zhong),
当年拼却醉颜红(hong)。
舞低杨柳楼心月,
歌尽桃花扇底风(feng)。
从别后,忆相逢(feng),
几回魂梦与君同(tong),
今朝剩把银釭照,
犹恐相逢是梦中(zhong)。
《红楼梦·好了歌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江阳韵)
二、平仄
传统的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的差别以及现代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差别,都是字音高低升降的不同。因为普通话里古入声字的—b、—d、—g韵尾已经消失,古入声字分别归到现代四声里去了。
同一句话用相同的声调就有些呆板,用不同的声调才有变化,才能有节奏。诗词中平仄交替或对立,就能构成诗的节奏与旋律,形成诗的音乐美。
平声(—)仄声(|) 可平可仄(+)
沉舟侧畔千帆过平平仄仄平平仄
--||--|
病树前头万木春仄仄平平仄仄平
||--||-
旧体诗十分讲究平仄,有固定格式。因为在诗句里让平仄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就可以充分利用声调的高低、升降、长短的变化,形成声音的抑扬顿挫,更增加韵律的美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