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平凉的历史文化资源.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平凉的历史文化资源.doc

上传人:xgs758698 2015/10/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平凉的历史文化资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平凉的历史文化资源
作者:  来源:平凉新闻网-平凉日报  添加日期:12年03月30日
 
 
     □张怀宁
    
     《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这为我们进一步保护、挖掘、利用平凉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平凉的历史文化产业提出了大政方针,指明了方向。
     平凉的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积淀深厚,特色明显。
     平凉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考古发现的旧石器、新石器、陶器、古人类化石,证明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在陇山两翼、泾渭河流域繁衍生息。泾川大岭被认为是甘肃境内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距今60至20万年。在泾川牛角沟发现智人阶段人类头骨化石,,这是在泾河流域第一次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以马鞍型口罐为特征的安国式类型文化出土后,考古学界非常重视。在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伏羲、女娲文化、西王母文化、黄帝问道为标志的崆峒文化等,都是中华文明源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周早期文化中的阮、共、密、卢等方国,公刘农耕,文王伐密,穆王西游,西周历史文化名城———灵台的青铜器凉境内已发现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465处,全市现已普查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有219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南石窟、武康王庙、延恩寺塔、云崖寺和陈家洞石窟、王母宫石窟等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22处,全市8个博物馆,,居全省第二。灿烂的文物,光辉的遗存,陈述着平凉悠久的历史,古朴的文明。
 
     平凉历史长河,波浪滚滚,古代戎、羌、五胡等民族,频繁活动。秦皇、汉武西巡登崆峒,汉唐丝绸之路穿过平凉,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平凉各族人民对丝绸之路畅通有重大贡献。以泾川南石窟寺和百里石窟长廊等为代表的平凉石窟文化,是丝绸之路上民族、宗教文化的璀璨明珠。平凉历史舞台上,龙腾虎跃。李世民西征薛举,刘昌筑平凉城,李元谅筑良原、崇信城,李商隐登安定城楼,蔡挺开拓柳湖,刘沪筑水洛城,范仲淹开府泾州,明韩王封于平凉,清朝平定王辅臣叛乱,左宗棠西征栽杨柳……平凉大地,人才辈出,乌氏倮、皇甫谧、梁肃、牛僧孺、吴玠、吴璘、刘锜、赵时春等代表人物,各领风骚。红军长征过平凉,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静宁、会宁地区,以静宁界石铺、泾川红军楼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化在平凉历史上谱写了新篇章。
     平凉历史文化资源类型多样,基本可分为中华文明的源头文化、丝绸之路文化、石窟文化、多民族文化、陇东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类别。平凉的历史文化具有源头性、开放性、民族性、边疆性等特点,与“包容、和谐、务实、进取”的平凉精神一脉相承。多年来,平凉人民集中力量和智慧,培育和打造出古城纪文化、崆峒文化、西王母文化、皇甫谧文化
4张文化名片,打造出崆峒山道教、西王母祖祠、皇甫谧医学、红色文化、陇东民俗、书画之乡,梯田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
     平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需要进一步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发展,实现由历史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转型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