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原因.docx

格式:docx   大小:33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原因.docx

上传人:rdwiirh 2019/2/24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原因.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原因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思考人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因此人口政策建国初期,我国人民秉持“人多力量大”的观念。同时深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生儿可以传宗接代、养儿防老”这些落后的生育观念的影响使人口增长率迅速飙升,“据当时的数据显示,居然在8年内人口增长了一亿的人口”①。在当时经济相对落后的状况下,政府在面对着这个巨大的人口压力下,意识到了其严重性,过多、过剩的人口严重的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所以控制好人口的快速增长问题亟待解决。面对这一问题,一些学者开始关注过多的人口对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开始想到了去控制人口的数量来缓解经济压力并提出节育的观点,慢慢的使其政策化即促成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形成。该政策的提出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从其提出到现在的完善大概经历了四个过程:在建国初期,为控制人口的出生而提出了节制生育;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人口过于稠密的城市与农村设立计划生育试点,但是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使得我国又出现了建国后的第二个生育高峰;1973年12月,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全国第一次计划生育工作汇报会,会上提出“晚、稀、少”的生育政策②;1982年计划生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在全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自1982年正式实施以来,在控制中国人口总体基数、中国的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贡献,还有效的缓解了人口与环境的矛盾,有力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我国的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由建国初期的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飞跃。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建国初期提出的计划生育政策在这种巨大变化的社会背景下,矛盾也开始日益突出,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环境,这要求政府等相关部门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措施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本文就是研究计划生育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讨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 1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所存在的问题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实践了三十几年,该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缓解了我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群众的生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转变;民族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等等。但是进入新时期后,由于我国国情和人口形势发生了变化,计划生育政策的负面效应也逐渐显著,人口老年化现象,性别比严重失调、劳动力短缺及人口素质逆①、问题及对策[J].(3):1-2.②[J].(6):1-1. 淘汰现象等问题逐步显现。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随着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日益改善,使得当代人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延长。另外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干预,年轻人的生育率也在下降,两者共同作用加速了人口的老龄化速度。“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已于1999年正式进入老龄社会,到XX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到亿,占我国总人数的%,占世界老龄人口的五分之一,也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如果按现在的速度发展下去,21世纪的中国无疑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21世纪的头20年将成为‘快速老龄化’阶段,随后的30年为‘加速老龄化’阶段”①。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势不可挡的趋势,其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使得市场上的劳动力不足,从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另外,政府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去不断完善养老机制等等,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性别比严重失调人口性别比是指一定数量的人群当中男孩数量与女孩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据官方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出生的男女人口比例为117:100。而根据人口发展规律,要保持人口的性别比平衡,这个比例应该在105:100左右。在这种高比例的发展下,有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将会有4000万男性找不到对象,成为“光棍”。②由于受到我国重男轻女传统思想的影响,这种男女性别差异一直都是存在的,而且还在持续;另外,我国为控制人口的过多增长,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其政策的内容即“城市居民只能生育一个小孩,在农村‘一个半’政策即第一胎如果是女孩的话,可以生育第二胎,在少数民族地区,政策更为宽松,这就造成了我国性别比失调在区域上也存在着不平衡,在农村以及一些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这种不协调的比例更为严重。男性比例过高,将会对婚姻造成压力,会破坏家庭的稳定性,使得单亲家庭增多,而且这种男多女少的状况,会导致婚姻买卖,拐卖妇女儿童等现象的猖獗,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人口素质逆淘汰化“人口逆淘汰”指的是总人口中低素质以及零素质的人口比重越来越高,从而形***口再生产在质量方面“优胜劣汰”恶果的一种社会现象。中国人口素质逆淘汰问题被引起注意大概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