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印自卫反击战姓名:学号:班级:这是一段已经尘封了很久的历史,印度人不想提起,我们中国人也更不想提起,但历史终归是要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的。三十六年前,在中国的西部边疆曾一度狼烟四起,警报频传。印度政府置中印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于不顾,悍然对中国西部边界发动大规模蚕食和全面进攻。中国人民在一再忍让和警告无效的情况下,被迫进行了一场短促而有限的自卫反击作战,捍卫了祖国的西部边疆,保持了中印边界几十年的相对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直把建立和发展与印度的友好合作关系作为睦邻友好的重点。但就是中印关系最友好的年月里,印度政府也采取了许多很不友好的举动。1951年,印度乘中国抗美援朝,无暇西顾之机,抢占了中印边境东段“麦克马洪线”以南的9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接着又占领了边境中段部分中国领土。从中印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和根本利益出发,毛泽东和中国政府对印度的寻衅滋事一直保持克制和忍让的态度。1959年前,毛泽东多次向印度政府诚恳提出,中印两国是朋友,中印之间即使吵架,也是朋友之间的吵架,中国不会将印度作为敌人。 1959年5月13日,毛泽东又在中国外交部关于印度外交部外事秘书谈话的答复稿上亲笔加写了一大段话。他推心置腹地说:“中国人民的敌人是在东方,美帝国主义在台湾、在南朝鲜、在日本、在菲律宾,都有很多的军事基地,都是针对中国的。中洋地区,在凶恶的侵略的美帝国主义,而不在印度,不在东南亚及南亚的一切国家。中国不会这样蠢,东方树敌于美定和进行民主改革,丝毫也不会威胁印度。我们不能有两个重点,我们不能把友人当敌人,这是我们的国策。”毛泽东亲笔写下的这段话,通过中国驻印大使潘自力转达给了印度方面,坚定、坦率而又友好地向印度表明了中国的立场。毛泽东公开将中国的“底”告诉了印度,可惜的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印度当局对这些好言相劝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在边境上一段暂时沉寂后,又变本加厉地开始了新一轮蚕食中的国家,虽然我们不会主动去招惹他人,但并不代表我们不会反抗! 针对印度对中国边境的不断蚕食行为,毛泽东向中国边防部队提出了“决不退让,避免流血;武装共处,犬牙交错”的十六字斗争方针。印度尼赫鲁政府妄图利用我国的暂时困难,乘台湾蒋介石集团在东南沿海不断进行军事骚扰之机,推行扩张主义政策,将其单方面划定的边界线强加给中国。其办法就是后来印度政府宣扬的“前进政策”。在“前进政策”指导下,印军开始了对中国边境的一系列蚕食行动。1959年8月25日,在中印边界东段的朗久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印边界的第一次武装冲突。10月,印度又在西段挑起了空喀山口冲突。面对印度方面的不断寻衅滋事,毛泽东主张“先礼后兵”,“退避三舍”,提出了一系列边境斗争原则。在印度的挑衅面前,为缓和边境紧张局势,中国边防部队还单方面作了后撤,并规定在双方实际控制线中叛,不打猎;在20公里以内不打靶,不演习,不爆破。这些克制和忍让,却被尼赫鲁视为中国软弱可欺,蚕食的胆子越来越大。他们错误地认为,中国的退让是为了避免战略上两面作战,他们定下的步步向中国境内推进的决心已经经受住了“考验”,中国军队绝不会与印军直接对抗。印度舆论则大肆吹嘘,说印军已“在2500平方英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