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关于扶不扶问题道德讨论.ppt

格式:ppt   大小:1,440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扶不扶问题道德讨论.ppt

上传人:653072647 2019/2/25 文件大小:1.4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扶不扶问题道德讨论.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魏延聪卓润陈旭游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从前几年的彭宇案开始,“扶与不扶”这个话题就被摆在道德的风口浪尖上。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医药费花了不少。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2008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在两会新闻中心就“司法公正”问题接受中外记者的集体采访时透露,南京彭宇案双方当事人在二审期间达成了和解协议,并且申请撤回上诉,最后案件以和解撤诉结案,且双方当事人对案件处理结果都表示满意。2012年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中国好人网首届“搀扶老人奖”评选结果在当天正式揭晓。彭宇荣获首届“搀扶老人奖”。不仅仅是前几年的彭宇案,近来深圳某地也发生了白领晕倒在地铁中猝死无人施救相关情况。梁娅,35岁,IBM深圳管理人员,2014年2月17日上午10点29分,她晕倒在深圳地铁水湾站C出口台阶上,倒下后有求救,3分钟后,有市民发现,地铁工作人员随后赶到,民警25分钟后赶到。此间,无人上前急救,11点18分,120到达,梁娅已逝。家属疑其因低血糖晕倒,目前死因不明。晕倒后,50分钟内,未得任何急救措施。是什么导致了这一情况的发生?有人倒地了却如此少人伸出援手是怕承担责任?是****惯于冷漠与无视?还是只是缺少急救常识?针对这几个问题,深圳有记者亲身扮演倒地者来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详情请看下面视频(点击观看):也有网民对此做过网上调查,扶,还是不该扶?得到的结果让人触目惊心!近13万名网友进行了参与。其中,%的网友选择了“绝对不会,怕惹麻烦”;%的网友认为,应该先理性判断,再作决定;%的网友觉得,肯定应该扶老人,认为“这是起码的公德”。豆瓣网友的意见陈子兔:想扶不敢扶。毛毛的小白:我不能操纵别人的想法和作为,但我至少做到不被环境影响,做自己觉得对的事。冰凌水瓶:其实很多人想扶的,但是对法官以及老人的子女太没信心了。不过,我想我会先拍照,再拨110说明情况,然后过去扶吧。唉,好复杂……“不扶”与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背道而驰,人们的行为似乎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这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什么心里让他们视而不见? 是什么让他们明明很内疚却只能是匆匆的离开?大量事实表明:遇到类似情况,人们的想法通常有如下几种心理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心理二:担心承担责任。心理三:不会救,爱莫能助。(不关我的事,别人的事情不要参与太多较好,还是赶紧走吧!) 记者:前不久,南京闹市区一白发老人跌倒,路人围观,但无人敢扶,最后是路过的意大利人救了他,为什么会出现国内民众群体性冷漠?  江畅:不能完全说是因为出现案例中以怨报德的现象才导致公众的“良知麻木”。“良知麻木”有人称其为“看客现象”。这不是改革开放之后才有的问题,应该说由来已久,历史文献中就有相关的记载。当代中国正处于熟人社会(传统社会)向生人社会(公民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对于很多国内民众而言,只要处于危困中的人不是他们的亲人或者熟人,他们就很容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顶多在旁边看看热闹。而且他们会觉得即使自己不伸手援助,其他人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会给自己在道德上留下污名。心理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待会我把他扶起来,他讹诈我怎么办?还不不要理他算了!)因为见到太多扶老人却被冤枉还被索赔的例子,不做“彭宇第二”,这样的言辞看似十分有理,而彭宇案也成了很多人不扶老人、不做好事的有力借口,类似的理由我们可以说出很多,可是我们却不能欺骗自己,我们真的是因为不想做彭宇第二才不扶的吗?还是我们心底的那一点自私、懦弱?可是要知道,你今天扶起的也许就是未来的自己,若干年后,所有人都依仗着不做“彭宇第二”而不去扶老人、不做好事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将会怎样?我们的未来又会怎样?心理二:担心承担责任。(惨了,到底要怎么办?我不懂怎么救他,还是让别人来吧!)围观者众施救者少急救不应“干着急”实际上,“扶不扶”远不止是居高临下的道德话题,更是切切实实的技术问题。来自深圳市急救中心的抽样数据显示,2012年4月10日至4月19日短短10天内,“120”一共接报14例中青年猝死病例,其中男性12名,女性2名。年龄最小的才22岁。而发现这14例猝死病例的大多数是路人,报警原因多为“看见有人晕倒”。“在一些普通市民看来,急救似乎只是专业医务人员的事,其实不然。”深圳市急救中心培训科副科长简洁表示,“如果当时有路人及时为这些晕倒的人进行徒手心肺复苏,就不会错过‘黄金8分钟’,或许还能救回几个。”心理三:不会救,爱莫能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