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镇江特产小吃.docx

格式:docx   大小:3,060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镇江特产小吃.docx

上传人:wz_198613 2019/2/25 文件大小:2.9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镇江特产小吃.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镇江的历史文化和特产小吃我的家乡镇江,是一个很著名却又容易被人忽略的的古老城市,他和扬州离的很近,但是我却很多次跑到扬州而未曾踏进过镇江。好不容易有段“白蛇传”水漫金山,却楞把人家夫妻撵回了杭州流传了一段著名传说。曾听老辈人讲,以前过江是用汽渡,一艘大船满载着风尘仆仆的客车、货车,抬头却是滔滔白浪之上,远远就能见到金山寺的慈寿塔,极有中国特色的逆旅风味。现在从北京南站做个快车4个小时就到了镇江,一切都便利了却要少了那份当年的情调。试想在江心与对面来的渡轮擦身而过,彼此鸣笛致意,船舷上旅客们静静相望——然后向着对面船挥手大声问好,引发两船人狂欢式的大叫、欢笑、和互相挥手问好,这种感觉一定很好吧~在这条著名的道路上,老宴春酒楼位于一条叫做人民街的小巷中,老宴春(大西路人民街店)是远近闻名的地儿,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外来游客必来瞻仰,据知始建于1890年,迄今已有近120年的历史了,属于知名老字号企业,朱梁画栋、飞椽斗拱的两层青砖小楼。正门二楼的窗眉上挂着一个黑底金字的匾额,上书“老宴春”三字,两边各挂着一串大红灯笼。一楼大门的两侧是清代名儒吴季衡的一副嵌头对联,上联是:宴开桃李园中一觞一咏;下联是:春在金焦山畔宜雨宜晴;两联的首字恰好是“宴春”二字。大西路的宴春楼是最老的,都叫它”老宴春,早茶营业时间一般在6点多钟开始,8点多钟结束。水晶肴蹄、镇江醋排、蟹黄小笼、锅盖面等等特色的小吃都是在早茶才有,如果中午去就没得口服了。所以对于我们中午跑去的人这是一个损失,于是我要把他放在路线的前端。很老很老的房子,边上的房子都拆了,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也在等拆迁,酒楼的顶上是黄色的琉璃瓦。这使得它在街道中显得非常的与众不同。紧挨着旁边有个人民菜市场,大概也是早上才会开张。整个楼都是木板结构,走起来声儿大还震啊震的,入乡随俗,就是这个理儿。没吃上早茶,但是有肴肉吃,就已经很满足了。吃完还可以买了饭店直接真空包装好的带回家。精选猪前蹄为主料,加硝腌制的传统秘方,是维扬菜系中的代表菜肴,与镇江香醋并列为镇江三怪,他的来历传说是古时镇江酒海街酒店的小二,误把硝当盐腌猪蹄膀,烧煮后,肉红皮白,光滑晶莹,卤冻透明,犹如水晶,香味浓郁,食味醇厚,结果就流传了下来。精肉的部分绯红,酥嫩易化,肥肉部分去过脂,不油不腻;胶冻透明晶亮,柔韧不拗口。用碟子加上镇江的香醋配上一些姜丝,沾着吃味道更美。在这里介绍下有名的镇江香醋。在镇江,制作香醋,首先一定要选用本地的优质糯米,和当地的水,味道才能纯正。这种优质的糯米,当地人喜欢称它为“仙糯”。镇江的醋香而微甜、酸而不涩,并且放不坏。在镇江谁都会告诉你,香醋摆不坏,是镇江的三怪之一。这当然是和它的制作工艺有关的。蒸熟的糯米,先要放到大缸中凉凉了,再均匀的拌上酒糟。几天后,你看到的并不是醋,而是一缸香甜的糯米酒。国营镇江恒顺酱醋厂在道光年间大概就有了前身了,所以临走的时候可以带些醋回家。镇江市中山西路老的恒顺厂门口有零售的门市部,那里有散醋可以买,当地人去的地方。恒顺门市部,11、2、4路等公交车恒顺酱醋厂站下就可以。如果时间紧张,就直接去西津渡里买也有门市部,价格会稍贵些~蟹黄汤包现蒸的“加蟹”蟹黄汤包,被汤汁浸透了的薄皮透着油光,一个个饱满地坐在小笼屉里,看得人口水直咽。但吃汤包却是着急不得,且很有讲究,有四句诗就是专门说吃汤包的:“轻轻移,慢慢提,先开窗,后喝汤”――先将一个完整的汤包轻夹到醋碟中,在上面咬上一个小口,吸出里面的汤汁,再将沾了香醋的汤包吃掉,鲜美的蟹肉、蟹黄混着醋的醇香,齿颊留香却不油腻,人间美味.....醋排骨,由于是用了镇江的醋,所以味道与众不同,特意推荐出来。还是值得尝尝的。另外,老宴春的白汤面,由于是真正的大筒子骨熬出的浓汤,口味和锅盖面比起来清淡很多,多喝些汤少吃些面,在秋冬季节还是很适合滴~(出门有同伴的感觉就是好,拍照还能有人给摆好了,又是@潘潘猫的手)吃饱喝足,从人民街里走几步出来就是大西路了,大西路商业街为镇江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培育和锻造了一批知名老字号企业,宴春酒楼、鼎大祥呢绒绸布店、谢馥春生活用品商店、南洋鞋帽店、亨得利眼镜店、妇女儿童用品商店、存仁堂中药店、恒顺酱醋厂等等,虽然现在生意大不如前,但是如果看看镇江当地的报刊,大西路至今是个令老镇江人,包括旅居海外的镇江人久久都不能忘怀的地方。谢馥春的这个楼也是有很多年历史了。几个小柜台摆满了国货品牌。这些就是在我自己很小的那个年代,我阿姨们都用的化妆品。蛤喇油1块钱1个~护手护脚霜。通过微博,我得知在北京台基厂路的大方百货商店也有这些老国货,没事可以去逛逛~我还问别人,为啥要把油装在贝壳里,回答因为当时没有塑料盒,我晕~~~到底为啥呢?扬州特产——谢馥春化妆品。谢馥春的粉远近闻名,我在扬州的文里会有介绍。“谢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