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附件1:。规划容量为3000MW,本期为2台600MW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距徐州市区约40km。,紧靠310原的边缘,为山东丘陵与平原的过渡地段,地势开阔平坦,厂地内有一条北西-南东的排洪沟横穿厂址。常年无积水,主要起排洪通道作用。-,上部为可塑-硬塑粉土、粉质粘土,下部主要为含姜结石的坚硬状态的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以震旦系魏集组(Zw),张渠组(Zzh)的灰岩,白云岩为主。地层结构简单,分布均匀,厚度相对稳定,无不良地质现象。本厂址应采用天然地基为主,坚硬状的粘质粘土与下伏的基岩可作为电厂主要建筑物的持力层。<<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规定,厂址所在的徐州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紧靠310国道。厂址紧邻310国道和京杭大运河,向南约20公里为徐连高速公路,向西约25公里为京福高速公路;厂址向西13公里有韩桥煤矿铁路专用线,向西南12公里是董庄煤矿铁路专用线。在厂址南侧的京杭运河北岸有阚山码头,塔山码头等,厂址附近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处在输水骨干河道上。河宽近100m,河地宽约40m。,当保证率为97%,。如前所述,目前河道翻水流量为70m3/s。因此,河道取水水位和流量均可满足电厂取水所需要求。-变压器组接线接入500kV系统。本期厂用起动和备用电源采用220kV电源。,属京杭大运河水系。~,。厂址处从北向南坡度较大,西北部山地来水由许阳大沟截流,东面有马头河为排水出路。有一西北~东南向的排洪沟贯穿厂址南部,该排洪沟暂取名为高庄沟。西北部山区的洪水部分流经高庄沟,然后经过马头河汇入大运河。电厂考虑百年一遇日降雨而形成的山洪对电厂的影响。将高庄沟改道,在电厂厂址周围设计排洪沟,并疏通整理排洪沟至邻近骨干水渠的排水渠道。,光照充足,多年平均降水量约842mm。冬寒干燥,夏热多雨,春秋干旱突出。本资料采用徐州气象台1960--2000年资料统计而得,徐州气象台距电厂约28km左右,区间地形变化不大,该站实测气象资料可直接应用到电厂。由于徐州气象站周围建筑物较多,影响风速观测,近十几年资料明显偏小,而邻近徐州的东贺村风速观测资料受影响较小,因此采用徐州东贺村风速资料来进行统计。以下为各气象要素统计特征值:历年平均气压:101220Pa历年年最高气压:104240Pa(2000年1月31日)历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1972年6月11日)极端最低气温:-℃(1969年2月6日)历年平均最高气温:℃历年平均最低气温:℃历年最热月平均气温:℃(7月)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1月)历年最热月最高气温平均:℃(1994年7月)历年平均绝对湿度:1350Pa最大绝对湿度:4100Pa(1964年8月7日)最小绝对湿度:30Pa(1965年3月15日)历年平均相对湿度:69%最小相对湿度:2%(1961年2月19日、1965年3月15日)历年平均降水量::(1963年)历年最大月降水量:(1982年7月)历年最大一日降水量:(1997年7月17日)历年最大一小时降水量:(1997年7月17日)历年最长一次降水量:(1965年7月6-22日)历年平均蒸发量::(1978年)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966年)历年平均日照百分率:51%历年平均雷暴日数::41d(1963年)历年最大积雪深度:25cm(1964年2月15日)最大冻土深度:24cm(1968年1月2日)历年平均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