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代佛学宗师:鸠摩罗什-地理论文一代佛学宗师:鸠摩罗什 他在佛教史上被尊为五大高僧之一,在佛经翻译史上被称为三大翻译家之一。为了神圣的事业,他忍辱负重,不负如来不负卿,曾先后两次被逼成婚破戒。在中国历史上,一个国家为了邀他入关弘法,不惜派大兵去征灭另一个国家。他,就是一代佛学宗师:鸠摩罗什。撰文/辛荣祯摄影/刘玉生开启佛门,母亲带他走来鸠摩罗什的母亲名叫罗什,是他的佛学启蒙人,对其一生成长及佛法弘扬起过决定作用。罗什是龟兹王的妹妹,漂亮、聪慧。她一生信奉佛教,酷爱佛典,能过目不忘。当时龟兹(今新疆库车)是西域大国,有许多西域国的国王、王子求婚,罗什一个都没看上。遇到天竺国来的鸠摩炎后,一见倾心,就嫁给了他。结婚第二年,即公元344年,生下一个儿子。按龟兹国传统,长子的名字由父亲和母亲的名字合成,故取名鸠摩罗什。鸠摩炎是天竺国相鸠摩达多的儿子,家世十分显赫。天竺国相是世袭的,鸠摩炎本应嗣继相位,但他一心向佛,不愿当国相,就出家为僧。几年后,他东度葱岭来到龟兹国。龟兹王拜他为国师,并将妹妹嫁给了他。作为龟兹王的外孙,鸠摩罗什本可走飞黄腾达的仕宦之路,但他的母亲却将他带上了学佛弘法的艰辛之路。7岁时,母亲就带他到雀离大寺(今新疆拜城)出家,学习小乘佛法。鸠摩罗什天资极高,能“日诵千偈”———每天可以背诵1000首诗,相当于30000多字,让同门师兄弟很是惊讶和羡慕。学习两年后,9岁的鸠摩罗什跟随母亲长途跋涉到罽宾国(今尼泊尔),投在小乘佛法的大成者盘头达多法师门下学习。在这位名师指点下,鸠摩罗什学问进步很快。3年后,就是在他12岁时,又随母亲返回到了龟兹国。不久,鸠摩罗什又随母来到沙勒国,拜在须利耶跋陀、须耶利苏摩两位大师门下,学习大乘经典。通过一年苦学,学问大进,他感叹∶“我过去学小乘,好比是蠢人不识金子,错将黄铜当宝贝,看来我以前的修行是白费了。”回国后,鸠摩罗什在继续研究佛经、弘扬大乘佛法的同时,还研习了文学、声韵学、工艺、历算、医药、逻辑、星象、历法等,为他以后佛经翻译奠定了坚实基础。后来他被吕光挟持到凉州,长达13年之久,期间习研汉语,完全具备了翻译佛经的条件。当然,这是后话。一场法会,声名远播天下20岁的鸠摩罗什,已名满西域。那年,龟兹王为他准备了一场法会,要他与西域的高僧进行辩法。龟兹王组织这场法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给鸠摩罗什彰显功利的机会;另一个是通过这次辩法来确立龟兹在西域各国的地位———如果鸠摩罗什获胜,龟兹在西域的宗教地位,更重要的是政治地位将不可动摇。一位高僧前来应辨,他不是别人,正是鸠摩罗什的老师盘头达多法师。对鸠摩罗什而言,这是一场决定名声的法会,成败在此一举。盘头达多法师和鸠摩罗什的辩论持续了一个多月,可谓旷日持久。鸠摩罗什口若悬河,深入浅出,为师父详细讲解大乘妙义。最后,他说服了老师盘头达多,使其从内心接受了大乘佛法。盘头达多感叹道:“师父未能通达,徒弟反而启发了师父的心志。我虽然是你小乘佛法的师父,但你却是我大乘佛法的师父。”法会辩法获胜后,鸠摩罗什名震西域,他被龟兹王封为国师。西域各国国王都慕名前来听鸠摩罗什讲解佛经,每逢大型法事,前来聆听佛法的各国国王为了表达敬意,都跪在地上让鸠摩罗什踩着膝盖登上法座。随着佛教的进一步东传,鸠摩罗什声名远播,渐渐被中原高层知晓。正当他功成名就之时,一场劫难突然袭来。颠沛流离,入关弘扬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