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听于丹教授谈读书.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听于丹教授谈读书.doc

上传人:tanfengdao 2019/2/26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听于丹教授谈读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听于丹教授谈读书2006年10月以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生导师、影视传媒系主任于丹教授,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解读《论语》和《庄子》,社会反响强烈。根据演讲稿整理而成的《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两书累计销售量超过600万册,成为图书出版界的一大“亮点”。由于丹讲座引发的学习中国古典的热潮,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推广作出了贡献。据我们了解,于丹教授的父亲于廉,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专家,还曾长期担任万里同志的秘书,是名副其实的老秘书工作者。这位老秘书工作者的女儿是怎样读书的?她有哪些读书心得和体会呢?本刊“读书生活”栏目一直想请她谈一谈。金秋九月,于丹教授在繁忙的工作间隙欣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望经拜道各有一好采访中,于丹首先向我们讲述了她非同寻常的读书经历。她说,对于经典的喜欢和爱好,主要得益于父亲的悉心培养。于丹小时候几乎无书不读,《诗经》、《论语》、《红楼梦》等经典名著她在孩提时就看过。当时,邻居看到她读这些书,觉得很惊讶,便善意地提醒她父亲:“孩子这么小,她读得懂这些书吗?”而于廉却说:“我们家是百无禁忌,认得字就让她看吧,看不懂也没有关系,慢慢地就懂了!”父亲的开明让于丹带着“玩”的心态开始接触经典。由于父亲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耳濡目染,于丹对唐诗宋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小年纪便能背诵许多唐诗宋词,她特别喜欢李商隐的诗。后来报考硕士研究生时,于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研究唐宋时期文学。但是她的想法却遭到了父亲的反对。于廉认为,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头,研究中国文化必须从先秦开始。无奈之下,于丹只好听从了父亲的建议。在攻读先秦两汉文学硕士期间,于丹发现家里的书架上悄然发生着一些变化。取书比较方便的那一格书架,是经常给摆上新书的。她还发现,这些书跟她所学课程的进度基本吻合,她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自己想要看的相关书籍。于丹渐渐明白,父亲在以这样的方式拓宽她对经典的多层次感知。他不是喋喋不休地口授、教诲,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慢慢地,于丹为自己选择这个研究方向而庆幸。“先秦两汉文学一读下来,我就很惊讶。其后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都是以这个阶段为起点,而且都没有超越它。”于丹在《于丹<论语>心得》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这无疑是她多年读书经历的有感而发。对于书籍,只要是能看下去的,于丹都会拿来浏览。好书坏书,自己判断;精华糟粕,自己抉择。掌握了予取予弃的奥妙,使她在阅读中享受到了无与伦比的快乐。于丹说,有时阅读一本闲书,所带来的身心愉悦,胜过很多灌输的学问。正是因为读书不拘章法,今年国庆期间,于丹在央视3套《文化访谈录》讲起了《昆曲心得》,令全国观众赞叹不已。虽然以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论语》成名,但于丹却说,相之于儒家,她更喜欢道家。年轻时,于丹曾在北京郊区一个叫柳村的地方下放锻炼过两年,那时她的枕边一直摆着陈鼓应先生的《庄子今注今译》。从这本书里,她看到了一种境界,那是一种困顿、贫穷、苦难都不能剥夺的生命的自由和骄傲。嗜之越笃技巧越工从2000年开始,于丹先后担任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等近50个电视栏目的策划,并于2006年国庆期间推出七期《于丹(论语)心得》,成为最受欢迎的电视主讲人之一。随着阅历的增长,于丹对读书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她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