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燕沟流域土壤侵蚀强度演变特征.doc

格式:doc   大小:3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燕沟流域土壤侵蚀强度演变特征.doc

上传人:daoqqzhuanyongyou2 2019/2/26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燕沟流域土壤侵蚀强度演变特征.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燕沟流域土壤侵蚀强度演变特征博士生:王晓燕学科专业名称:土壤学研究方向:土壤侵蚀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指导教师:田均良研究员本文以延安燕沟流域为研究对象,以核素示踪技术为新的研究手段,以研究小流域侵蚀强度演变特征为主要目的,分析了燕沟流域近几十年来由于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坡面核素含量及土壤侵蚀强度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对不同植被恢复方式的土壤保持效益进行了评价,并根据侵蚀环境各因素分析,探讨燕沟侵蚀环境与侵蚀强度的演变趋势,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和流域治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在研究方法上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和以线控面的方法,探索了利用核素示踪方法研究流域尺度土壤侵蚀强度演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为今后利用核素示踪研究大尺度区域土壤侵蚀及侵蚀环境演变提供了研究基础。。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剖面137Cs的分布特征,为137Cs示踪侵蚀量的计算提供了基础信息。分析了原状土土壤颗粒组成及坝地泥沙与137Cs含量的关系,137Cs含量与土壤和沉积泥沙粒径密切相关;通过对林地、坡耕地与沟口洪水泥沙的颗粒组成分析,发现其颗粒组成有明显的差异,表明该研究区在侵蚀泥沙输移过程中发生颗粒分选,应用137Cs示踪流域侵蚀速率或利用沟口泥沙推算流域侵蚀模数时应适当进行颗粒校正。通过研究流域137Cs背景值与降水量的变异性,%%,显然降水的变异性对137Cs的分布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以线代面研究坡面核素含量和坡面侵蚀强度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相关研究方法的验证,表明其具有可行性。该方法为核素示踪法用于流域尺度土壤侵蚀环境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研究表明,坡面137Cs含量与坡度的相关程度远远大于坡长;流域不同时期开垦的典型坡耕地坡面137Cs含量分异非常明显,不同时期开垦坡面上的137Cs含量与开垦时间、坡度呈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Cs=--;%。坡面137Cs含量主要与土地利用历史有关。、坡长、坡向等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土壤侵蚀强度与坡面形状关系密切,坡面各点的侵蚀模数与坡度呈幂函数或者指数函数相关,顺坡面向下侵蚀强度呈波状变化。坡面土壤侵蚀模数与坡面平均坡度呈正相关,与坡长的相关性不显著。侵蚀模数与坡度、坡长的复合相关关系式为:。谷坡阴坡刺槐林地的侵蚀程度远远小于峁坡阳坡刺槐林地的侵蚀程度,说明坡向通过影响地面植被盖度,进而影响土壤侵蚀的发生程度。。不同开垦历史的坡面侵蚀模数与开垦时间、坡度、坡长的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侵蚀模数与开垦时间的相关程度最大,其次是坡度,与坡长的相关性不明显。坡面土壤侵蚀强度随开垦年限的增长呈增加趋势。根据137Cs和210Pbex比较示踪,探索了近100年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趋势。初步结果表明,开垦60的农耕地坡面近50年来平均侵蚀速率明显大于近100年来平均侵蚀速率,表明近100年中,后50年来的土壤侵蚀强度比前50年的侵蚀强度剧烈,说明流域内随着林(草)地的毁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