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彭玉平老师的笔记.doc

格式:doc   大小:43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彭玉平老师的笔记.doc

上传人:drp539608 2019/2/26 文件大小: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彭玉平老师的笔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讲、概说一、中山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术传统1927年中国文学批评史开始,陈中凡《中国文学批评史》(1927年出版),我国最早的这科目的书。1925年到1926年曾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1934年,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高峰期,三部著作同时发表。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册),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一版,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方孝岳是中山大学学者,他这部书是三部书中最全的,是当时唯一的一本通史。解放初期,黄海章。邱世友(黄海章学生),中大学者,著《文心雕龙探源》、《词论史》,中山大学的学报有对邱世友先生的学术进行研究。吴承学,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长江学者(全国每个学科只评一个人)。文体学最优秀的学者。孙丽,二、学科特性中国文学批评史,这是正式规定的说法,但实际普遍上的叫法很混乱,原因是对这学科的特性缺乏了解。中国文学批评史七个字,可以表示三种意思,第一、指的是一个学科,一个三级学科。第二、可以指一个研究的方向,第三、可以是一种研究对象。第一、学科意义上的(广义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手段、研究材料等。*研究内容有四个方面:(一)、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这里又包括批评的理论和批评实践两个方面,如司空图的味、王国维的境界,王渔洋的神韵。就属于批评的理论,而根据这些理论结历代诗词进行批评,就是批评实践)。(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文学的本体是什么,有什么价值,什么功用等。文学的分论,如创作论,技艺论等。(三)、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包括文学思潮、文艺论证。文学思潮,如魏晋南北朝的宫体诗,八十年代初的朦胧诗,即影响很多人的创作倾向的,必然过一段时间就过时的,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文学论证,如明代汤显祖的临川派,沈耿的?派两者(音律与内容之争)。(四)、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如概念的模糊性,摇摆性,流动性。古代文学理论体系问题。*研究手段(或者说侧重点)可分三个方面:(一)、资料的整理,比如原注的校点,注释,翻译,索引等。如研究刘勰的神理理论。(二)、理论研究,一方面是史的研究。庄子的气,孟子的气,曹丕的气。第二方面是论的研究,比如说专人的研究,专箸的研究,重要命题的范畴的研究,如上说的气,无我之境等。(三)学科史的研究。这个学科有什么样的历史,对于其本身的形成、发展、形成高峰这一过程的研究。*研究材料,比如说专著、诗话词话、书信、序跋、选本、文学作品、民间故事传说、文物(艺术品)等。从以上三个系统综合系统地起,这个概念十分广泛,覆盖了整个中国古代文论,所以有些学校把这个学科就叫做中国古代文论。第二,从研究方向看,作为一个著作状态存在(狭义上)来看,是最符合这个称谓的原始意义,即外来词进入中国的最初含义。第三、研究对象,即客观意义上的中国文学批评名,“中国文学批评上的历史”或“历史上的中国文批评”。三、逻辑基点(一)作家兼批评家中国文学批评史从哪里出发?即历史定位。1927年中国文学批评史诞生。罗根泽提出,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家,往往是由作家客串的,即中国古代没有专业的批评家。作家兼批评家。但罗书只提到这一点,却并没有把这个特点概括进去。角色定位,如刘勰,王国维,后人定位为批评家,但在他们当代或者是其本人,则定位为作家、诗人。而杜甫、李清照,虽写过一些评论,也应该定位为诗人。曹植对杨德祖说的话:大意是自己长得漂亮,才能评论别人漂不漂亮,自己有锋利的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