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呼和浩特市五大姓呼和浩特市排在前五名的姓氏分别是张、王、李、刘、赵,%,充分显示出多数人口集中在少数姓氏的特征。呼和浩特市户籍人口中最大的姓氏为“张”姓,共有201977人,排名前10位的姓氏依次为:张、王、李、刘、赵、杨、郭、陈、高、马,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姓人  数比  例张 201,977. 194,749. 161,135. 129,369. 75,515. 65,834. 56,344. 42,946. 42,294. 32,809. ,主要集中在张、王、李、刘四大姓上,这四个姓氏在呼和浩特占了三分之一的人口,这四个姓氏不仅在北方城市是大姓,在全国城市也是几乎都能排入前十的大姓。这说明呼和浩特虽然地处我国的边陲,但和中原文化的交流却一直频繁地进行着。呼和浩特虽然仅有400多年的建城史,但却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文化。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在阴山脚下、黄河岸边这片神奇、丰腴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着,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它真实地记录了中原汉民族同北方各少数民族频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交往的史实,是中原汉文化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结合部,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元朝,元人刘秉忠诗曰:"晴空高显寺中塔,晓日平明城上楼。车马喧阗尘不到,吟鞭斜袅过丰州",写的就是当时的热闹景象。公元12世纪初,女真灭辽建金,呼和浩特称丰州,是当时的军事重镇,也是人口密集,商业繁荣的州邑之一,元朝建立后,丰州的经济文化发展迅速。17世纪30年代,清政府为镇守边疆,进一步巩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修建了一座供满州八旗军驻扎的城池,命名为"绥远城",当时人们称"绥远"为新城,跟以前的旧城合一起逐渐形成蒙、汉、回、满等民族聚居的城市。因此,人口不断地交流融合,就形成今天姓氏分布均衡的局面。另外需要说明一下蒙古族的汉姓问题。蒙古族是呼和浩特最初的居民,而且在本市的人口中占很高的比重,那么为何少数民族特色的姓氏不能榜上有名呢?原来是因为蒙古族人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家姓”,只有“族姓”,后来逐渐启用汉姓的结果。聚居于中国北方草原的蒙古族人,只有部落、氏族的“族姓”。然而,很少有蒙古人把多音节的“族姓”放在名字前面,渐渐地,有不少蒙古族人遗忘了自己的“族姓”。历史上,随着民族融合和文化相互渗透,蒙古族人开始起藏族名字和汉族名字,还有一些蒙古族人改用汉字单姓,特别是临近汉族的地区,这种现象更为普遍。蒙古族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跨省民族,其中居住在辽宁、黑龙江、吉林、云南、四川等地的蒙古族现在一般用汉族姓氏,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的蒙古族人也用汉字单姓。呼和浩特作为一个具有独特历史沿革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姓氏分布和其他城市相比究竟有什么异同呢?下表是几个城市的姓氏排名情况。呼和浩特北京上海广州张王张陈王张王黄李李陈李刘刘李梁赵赵朱刘杨杨徐张郭陈周何陈孙沈吴高马吴王马高陆林呼和浩特的姓氏分布和北京的十分相近,这两地地理相近,人口交流应该也最为密切。呼和浩特的姓氏分布和其他城市的差别主要还是很显著的,除去全国性的大姓——王、张、李、陈——在几乎所有城市都排入前十,而北京有较多赵、马、高姓的人口,在上海则刘、周、徐、吴